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7章 盐政 (第2/5页)
,三人皆是心服口服,同样面向皇帝,单膝跪地奏道:“陛下神射,天下第一!” 边上站着的锦衣卫校尉,看到这一幕,也跟着单膝跪地,奏道:“陛下神射,天下第一!” 台下的将士们,还有围观的将士们,看到这一幕,犹如波浪一般,从近及远地单膝跪下,一波又一波地大喊道:“陛下神射,天下第一!” 到了最后,除了方正化陪在皇帝身后侧没跪之外,整个校场上的将士,不管是军职最高的总兵,还是普通军卒,皆单膝跪地,向皇帝表示了钦佩之意。 崇祯皇帝心中很是美滋滋地,这种被人说出事实的感觉,真的是太美妙了! 不过表面上,他只是微笑着说道:“你们也是好样的,朕的将士,皆是好样的。卿等随朕一起,征讨天下,早日还百姓一个太平!” 点将台上,陈永福、黄得功、吴三桂等将领,齐声高呼:“愿为陛下效死!” 校场上空,很快就响起了震耳欲聋的声音:“愿为陛下效死!” 崇祯皇帝亮得这手神射,又一次提高了军心士气! 通过这次比试,也确认了目前这支军中,在崇祯皇帝和方正化之下,陈永福确实是最厉害的神射手,最终,这龙威营的统领也还是由陈永福担任。 而陈永福也认识到了,崇祯皇帝和方正化比他厉害多了,因此做事之时,更是严格要求自己,希望自己能做到最好,因为他没有骄傲的本钱,那就唯有努力了! 大军在徐州待了三天之后,就不得不开拔了。 原因很简单,军中粮草本来就不多,又拨出了一部分给地方上,如果大军继续待在徐州,那非得饿肚子不可了。 徐州往下,是淮安府,然后才是扬州府。 在徐州的耽搁,消息自然不可避免会传出去。崇祯皇帝也就不低调了,直接高调做事。 因为淮安府的西面是凤阳府,中都所在,凤阳总督所在,兵力算是比较强的,暂时还没有成气候的流贼作乱。因此,崇祯皇帝这边不用担心会突然遭遇李自成或者左良玉的主力军队,他就把骑军全都撒了出去。 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骑军的机动能力,横扫了整个淮安府,清剿了附近的小股毛贼。大都是山贼,水寇以及私盐贩子之类。 步军主力,基本上不用出动,继续沿运河往南进发。 在徐州耽搁了三天,又解决了徐州和归德府的部分粮食问题,朝廷大军经过,都给这边的难民以信心,往北去的难民就一下少了很多。 这也让漕运总督左懋第能更快地处理完了曲阜的事情,然后在淮安府地界追上了崇祯皇帝。 徐州这边的事情,总兵高杰拼着损失惨重平定了银鼠之乱,献上了银鼠首级不说,还说服了归德府的陈永福弃暗投明,让左懋第以为原本要伤脑筋的徐州和淮安漕运,一下变得不再费事。 因此,他当场给崇祯皇帝保证,他留在淮安继续整顿徐州和淮安的治安,肯定保证漕运的畅通。 对此,崇祯皇帝便对他说道:“左卿的能力,朕还是相信的,漕运之重,也唯有交给卿来做,朕才能放心。扬州府那边,是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坐镇,从之前收到的奏报看,漕运还是没有影响的。如此,漕运粮草物资要尽快运往京师!” “微臣领旨!”左懋第听了,连忙回奏道。 皇帝的话,透露出了相当信任的意思,他心中其实是有些苦笑的,该不会是因为在曲阜交了“投名状”? 那个史可法,以前也当过漕运总督,因此,扬州府那边的漕运能保证安全,他是能信的。 左懋第心中如此想着,以为皇帝交代完了事情,他便准备辞别时,却听崇祯皇帝又开口对他说道:“朕在早年便已听说福建、浙江两省已有种植新的粮食,叫做甘薯。徐少保徐光启就曾向朕上过奏章,说在他老家松江府也有种植,极力推荐这等新的粮食。如今过去了十来年,想必这江南该是有不少地方种植了。明年开春之际,卿也在运河两岸巡视,看有什么地方没有种植的,就奏于朕知,免了他的官职!” 从上而下督办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把这个事情和官职任免挂钩。如此一来,地方官绝对会尽心尽力。只要规定不得在农田种植,推广越多,来年的粮食就能越有保证! 因此,崇祯皇帝一路南下,就始终惦记着甘薯的事情,也一路都有交代。不管怎么样,希望来年不要闹饥荒饿死人,至于吃甘薯吃到吐,那他就不管了,总好过没得吃。 左懋第听了,便连忙向皇帝打听具体的情况,随后,他便惊喜地奏道:“如若此等粮食不受南北差异之限制,那可是大明之福也!” 崇祯皇帝听得点点头,他还不知道这个时代的番薯品种是怎么样的,但是有一点却是可以确认的。这番薯和桔橘肯定不一样。张国维都在晋北那边种植,如果其他地方有借口说地域差异的,他就肯定不会手软。 随后,崇祯皇帝又向方正化点了点头,于是,方正化便走近左懋第,向他递上了一份名单,道:“这是京营将士搜剿淮安府毛贼时的发现,名单上的贼人,皆是招供他们和地方官绅有联系,或者干脆就是他们的人。” 徐州府那边,是银鼠为首的大股贼寇,能攻占徐州的那种;而淮安府这边,却都是小股毛贼。京营将士分散开来,以雷霆之势清剿时,就有贼寇赶紧自认门面,说和某某官有联系,甚至干脆说是某某某的人,都是一场误会什么,以此避免官军的清剿。 但他们不知道,清剿他们的官军,并不是地方官军,而是皇帝直属的京营将士。因此,京营将士才不会管他们和地方官绅的事情,一律都给抓了,同时也把情况上报。 于是,崇祯皇帝便让方正化做了汇总统计,给左懋第的名单,是淮安府官绅相关的。 左懋第也是乱世为官,曾经在韩城治理有方,清剿过贼寇,他当然知道,在这个乱世之中,有些确实是杀官造反,很纯的那种;但是也有一些,是浑水摸鱼,是为地方官绅豪强的棋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