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老李原创:东北农村旧事琐忆 (第3/4页)
鸡毛掸子,烧火棍子,胶鞋底子,伴着孩子们魂飞魄散的夺路狂奔,大人们面目狰狞的紧追不舍,想来也是触目惊心!此外,如果把大人气急了,触到红线,那皮鞭蘸凉水,上绳抡皮带也是有的,真要是到了这个份儿,惹事的孩子也只能自求多福了。 孩子挨了打,大多会往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家跑,即使无处可跑,也会找个地方眯一会就算拉倒,常常是早上挨打,晚上屁股还在火烧火燎,不管怎样,这时,躲了一天的孩子们,只要听见当妈的喊一声“二狗子、三丫儿回家吃饭啦”,他们都会尥着蹶子往家跑!至于说离家出走,那是想多了,一个小屁孩儿,俩眼一抹黑往哪走啊,再说了,听讲话儿里说,外面拍花子的那么多,真要是让人拍了,怕是小命都没啦!再说到寻死觅活,更是个笑话,那年头儿,哪个孩子没挨过打呀,如果这点事儿你就寻死觅活,村西头大沟早都让死孩子填满啦! (五)劳动及娱乐 1、劳动: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时家家孩子多,大人忙不过来,孩子就成了帮手,随着年龄增长,除了常规的带管弟弟meimei之外,大人们还会给他们安排类似烧火做饭,放猪、割草,捡粪、薅苗,跑腿打酱油等活计,至于长到十四五岁,那就算半个劳动力了,也叫半啦子,只要不念书,就要跟大人一样出工,春种秋收,无冬历夏,天天早出晚归,每天都会有忙不完的活计。 那时候农业机械化程度特别低,劳动非常艰苦,以我的记忆,就拿大地的苞米来说,从春天到冬天,就有刨茬子、打栅子、起粪、送粪、坐水泡籽儿、开犁、点籽儿、滤粪、踩格子、打滚子、薅地、铲地、捉虫、趟地、打药、拔大草、放垄、擗苞米、割杆、拉杆、扒苞米、晒苞米、搓苞米等一整套活计,也正因如此,农民才有了“顺垄沟捡豆包,汗珠掉地摔八瓣”的感叹。 活多苦重,大人有时都受不了,更何况是孩子呢,于是这也成了当年农村孩子想拼命逃离农村的原因。 现在看来,在那个城乡户藉管制严格的年代,农村孩子脱离农村真是太难了: 一是参加选拔极其严格的征兵,当兵,除了体格好之外,还得根儿红苗正,最好是祖宗八代老贫农,只有这样才有参加初选的机会,经过村选社拔,百里挑一,千里挑一,才能当上兵,当兵后,如果在部队表现好,再转成志愿兵就能一步登天,算吃上工业粮了,当然了,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当了几年所谓的“大头兵”又会转业回来,不过这也不错,因为有了转业兵的身份,对象好找不说,有时还能在队里混个半脱产的民兵连长当当。 二是考学,那时候,农村孩子只要能考上中专、大专或者大学,就能直接吃上工业粮,算是一劳永逸了,不过这个比当兵还难,更有甚者,十里八村,好几年都考不上一个,偶有考上的,那父母都会乐的满脸跑嘴丫子,更会张罗四碟八碗,广告各方亲邻,算是祖坟咕咚咕咚冒青烟的大喜事啦。 三是结亲,女孩子如果长的花容月貌,或者长相一般,但不计较对方年龄大或身体智力有缺陷,也可以托媒人嫁到城里,至于说十八岁,五十三,中间相差三十五年的老夫少妻,或是各种缺陷的城里人,也不是谁都能接受的,更何况那个思想保守的年代呢,除非万不得已,大多数父母是不愿意让姑娘跳那样的火坑的。 2、娱乐: 那时家家都过的差不多,富也富不到哪去,穷也不至于揭不开锅,所以不论是集体劳作还是闲时小聚,赶大集,看大戏,扭秧歌,跑旱船,喝小酒,看小牌,都充满了娱乐精神,性情豪爽、直门大嗓的女人,喝点小烧儿就比比划划的男人,个个说话都自带喜感,正所谓,出了山海关,都是赵本山,至于亲家与亲家母、姐夫与小姨(舅)子、嫂子与小叔(姑)子聚在一起扯片儿栏,更会让人笑的肚子疼。 大人们忙里偷闲的穷欢乐,孩子们也一样乐在其中,一年四季,处于散养放羊状态的孩子们只要一闲,就会四处疯跑,抓特务、打尜儿、骑官马、撞拐子、划冰车、搋大酱、扇片唧,打口袋、跳格子……,春天破鞋露脚尖,夏天四马汗流,秋天裤子开裆,冬天大鼻子窟瞎,白天摔的血哧呼啦,晚上累的尿炕画地图,都难以阻挡他们追寻快乐的脚步。
(六)求学 1、学校: 那时村村有小学,远不过二三里,近就在家边啦,加上九岁才上学,小孩子一撒欢也就到了,上午九点上学,下午三点放学,语文数学一个老师,其他的体育、美术、音乐一个老师,如此,再加上一个校长,村小学的配置可以说是相当地短小精悍。 那时的学校,教学方法相当的简单粗放,老师教书,在育人的同时也打人,当然了,是打不听话的学生,从粉笔头砸脑门儿,到大耳刮子连环脚,再到用教鞭炫,皮的孩子上一天学,如果一天没挨老师打,那都算烧高香了。 关于校园形象,当时有句顺口溜:XX学校靠大道,破锣破鼓破洋号,老师象和尚,学生象老道!虽说不太恰当,但也多少说明点问题,至于说那时的大人,对孩子上学这件事,就相当于松羊上山,只要老师看着,不丢,犯错了你就给我狠劲打,回来时胳膊腿齐全就行了,至于说学了啥,那全凭造化,用他们的话来说,咱们呐,祖辈都是种地的,送你上学就是为了识俩字,别象我们,大字不识两口袋,将来万一去趟城里,别走差猫楼儿就行啦。 2、作业: 说到回家写作业,那就别想了,你要想写就在学校写完,前面说了,因为大人忙不过来,孩子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