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世纪_东北大老李原创:东北农村旧事琐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东北大老李原创:东北农村旧事琐忆 (第4/4页)

家都会有干不过来的活,没功夫写不说,即使有功夫,那作本上也会让不懂事的弟弟meimei给扯的乱七八糟,至于说再甩点大鼻涕,沾点哈喇子也不稀奇。

    至于家长辅导作业,那就更别想了,不会问家长,开啥玩笑啊,他们更不会,有的甚至还会让你少写两篇作业,为啥呀,他会说:“老闺女呀,家里来客(且)了,这两天爸的旱烟纸没了,你先给扯两张作业本,让我跟你七大爷儿卷根蛤蟆癞再说吧。”

    3、补课:

    说到补课,这个还是有的,不过是老师免费补的,那时候慧眼识珠的老师也是有的,真要是碰上哪个学生是多少年不遇的上等材料,而且自己也肯努力,老师们一定会齐心协力帮上一把的,尤其是那时的老师,虽说是脾气火暴,但他们更是心底无私,不图回报,常让后来走出去的学生,在多年后回想起来仍然是感动的热泪盈眶。

    4、校园霸凌:

    校园霸凌,这个原则上讲是没有的,如果非说有,那也应该叫互殴。

    那时孩子挨熊有句口头禅:“你给我等着,我去找我哥”,言外之意,今天我打不过你,明天让我哥削你!当然了,也有没亲哥的,不过也能找来叔伯哥或者大表哥,如果实在没有,也能找姐,那时女孩子多的家里,常常会有一个体格强壮,生性彪悍的jiejie,更恐怖的是看似丁丁香香好欺负的黄毛小丫头,有的竟然会有好几个这样的jiejie,如果惹事生非的男孩子招上这样的主儿,再被几个黄毛丫头骑着打,那跪地告饶都是常有的事,更窝火的是摊上这样的事还不能搬救兵,当哥一听这个准保会笑着说:“这个呀,咱帮不了,好男不和女斗,再说了,你让丫头给打了,一定是把人家惹激了,活该!”

    俗话说,冤冤相报何时了,孩子们也知道整天互殴不是个事,万一碰上搬救兵也不管用的校霸,如果告老师不管用,那就告家长,这招很管用,基本上是一招治敌,也是能征惯战校霸的恶梦,正应了当时的一句顺口溜: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有人告他爸,他爸打人可狠了,呱呱给他俩嘴巴儿!

    5、分流:

    快快乐乐,又打又闹的五年村小学上完,也就该上初中了,初中全公社就一个,除了少数人,离家十里八里那都算近的,那时家家孩子多,很少有自行车,于是那些学习差的,家庭条件不好,买不起自行车的,也就不念了,至于念的,有的也是会因为下雨发河,北风烟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终闹了个白磨车轱辘,有的甚至没等到初中毕业就不念了。

    初中毕业前,通常会有小中专考试,考上了,一鸣惊人,算是吃上工业粮了,至于没考上的,还可以参加中考,如果能考上县里的重点高中也算是凤毛麟角,半张嘴吃上工业粮了,当然也是出人头地,远比孔乙己强的多,堪比秀才啦。

    6、校园生活:

    那时,大多数的男生们除了不喜欢学习外,都喜欢在学校的木桌上用小刀刻“早”字,他们也喜欢恶作剧,往老师讲桌里放蛤蟆,往女生文具盒里放大虫子,在前座起立回答问题时悄悄撤下凳子,然后看他人仰马翻地出洋相,男生们有时也会集体逃课,上山掏鸟窝,下河抓泥鳅……

    那时的女生们似乎文明的多,她们会斯斯文文地用尺子量出课桌的中点,然后再用小刀划出一道线,并以此做为男同桌不可逾越的势力范围,女生们爱学习的多,班里的领导干部除了体育委员、劳动委员之外,诸如班长、团支书及学委等常常是她们,当然了,也有的女生喜欢在没事的时候拿出小镜子照自己迷人的小脸蛋,用划过火的火柴棍儿画眉毛,或是在下课时,照着歌本唱“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又或是几个人凑在一起窃窃私语,然后便捂着嘴咯咯地笑个不停……

    那时明面上早恋的孩子不多,大概是大人说的对,营养不好,孩子发育的晚,小屁孩儿,还真是啥也不懂啊。

    7、带饭

    那时也时兴带午饭,家里条件好的,比如生产队长家的孩子,或者家里有吃工业粮的孩子,带的饭好,尤其是大冬天,铝饭盒往炉子上一放,大米饭,炒鸡蛋,余香绕梁,常常把人馋的哈喇子三日不绝!至于家庭条件差的,在家早上大都喝苞米面糊涂就咸菜条,午饭除了高粱米饭就咸菜条之外,大都是苞米面大饼子,通常的标配是先将嘎吱揭下来,然后在上面涂点大酱揪点葱叶,最后再合在一起,想来也算是乡村汉堡包啦。

    (七)高中、中专、大专、大学:

    写到这,我想带一笔当时算是比较小众的高中、中专、大专、和大学生活,这在我们七零后的记忆中亦是努力的,刻苦的,尤其是考入当年人人羡慕的,有象牙塔之称的高等学府,更不必说,这个仅从当年的录取率就可以略知一二了,不客气地讲,当年的小中专,能相当于现在的九八五了,至于那个年代的大学生,套到现在,算是铁铁的C9博士后啦!

    (八)后记:

    人生苦短,如今,当年闯进城里的七零后已是数着日子要退休的年龄,那些至今还留在村里的,大多都已成了含饴弄孙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了!

    凭心而论,七零后应该是时代的幸运儿,我们生在和平年代,有几代同堂,父严母慈的大家庭,有从小到大相亲相爱的同胞兄弟姐妹,有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有炳烛夜读、奋发向上的青春岁月,及至成家立业,更是赶上了国家改革开放的好时期!

    瑕不掩瑜,或许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如意,对比前辈,想来七零后也算是幸福的一代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