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32 对决马拉多纳!我将与球队同生共死!【万字大章,跪求订阅】 (第2/6页)
但苦点,累点,其实也还好。 拿球时是这样,那丢球的时候呢? 丢球者周围20米经常没有人,这是什么概念? 也就是说,阿根廷是做不到第一时间反抢的,20米的距离,反应过来再去追,最快要3秒。 等你反应过来冲过去的时候,局势又完全不一样了。 连锁反应之下,整个防守体系别说组建起来了,直接就塌方了。 “马拉多纳是一名伟大的球员。” 杨浩接过了助手的话,分析着马拉多纳现在所处的环境。 “但凡是这种伟大的球员,他们往往都无法理解其他人的想法,而其他人也很难理解他们对足球的那种解读。” “这反应到实际情况里就是,很多事情他觉得根本不需要多说,对他来说,都是最基本的,所有的球员都应该像踢球的那样,上了场就知道怎么去跑,怎么去接应,怎么去传球配合,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还需要强调吗?” “可对于球员来说,根本不是这样的,没有人能够像马拉多纳那样去解读比赛,否则的话,他们就不是现在这样,而是会成为第二个马拉多纳。” 众人都纷纷点头,理解杨浩的这种说法。 这也是为什么伟大的球员往往成不了伟大的主教练的原因。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贝肯鲍尔、克鲁伊夫、安切洛蒂等人,都属于球员和教练都很成功的类型,还有杨浩前世的齐达内和瓜迪奥拉。 “很多人都说,国家队的主教练非常特殊,总是觉得要上了年纪,才会想要去当,给人一种养老的感觉,但其实并不是。” “国家队主教练对经验的要求非常高,尤其注重细节。” 杨浩也算是执教西班牙国家队3年了,趁此机会,他也很想要把自己对国家队主教练和俱乐部的主教练的区别,拿出来分享一下。 “你们看,俱乐部的主教练最大的区别就是,选材面广,当然,也不全是这样,一些中小球队就没有这样的待遇,但他们可以长时间在一起踢球。” “这种长期一起踢球时所建立起来的默契,以及他们长期在同样一套战术体系下踢球所培养出来的习惯,这是国家队里的球员无论如何都不具备的。” “哪怕是像我们西班牙这种,很多球员都在青年队就是队友,依旧做不到。” 众人纷纷点头。 这一点确实非常关键。 他们一直都觉得,杨浩之所以愿意,并有信心接手西班牙国家队,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这支西班牙国家队里有太多马竞出来的球员。 这让杨浩执教起来更占优势。 类似这种情况其实很常见。 例如,德国国家队就经常以拜仁为班底来打造球队。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弥补球员在默契和踢球习惯上的短板。 那国家队由此产生的,执教国家队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呢? 就是抠细节。 能被选进国家队的,球员能力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他们在俱乐部里的表现,在国家队里也可以,区别就是状态起伏。 问题关键就在于,怎么让他们发挥出来? 这时候,主教练就要抠得非常非常细,要告诉球员,什么情况下,需要出现在哪一个区域去接应谁? 在什么情况下,主要活动区域在哪一个范围? 防守的时候,要不要第一时间落位,落到什么位置? 补位?需要补谁的位,补哪一个区域? 因为球员踢球习惯和特点不同,主教练就要把所有的问题抠得非常非常细致。 一个所有人都耳熟能详的就是英格兰双德。 杨浩前世就看到过很多的采访和自传。 卡佩罗、杰拉德和兰帕德自己都觉得特别奇葩,为什么就是无法兼容? 明明两人实力都那么强,分开了都能拿出很好的表现,可为什么就是不能在一起? 有人会说,因为他们特点相似,冲突了。 但,所有人都想得到的问题,卡佩罗和教练组想不到,杰拉德和兰帕德想不到? 事实就是,他们都想到了。 最早,卡佩罗的意思是,两名世界级中场自己去配合,一个上去,另一个就回撤。 这看起来很和谐,而且对方防守也很困难,对吧? 但问题就出现了。 谁上去,谁回来? 什么时候上去,什么时候回来? 于是就经常在比赛里出现,要么两个都上去,要么两个都回来,配合起来非常麻烦。 最后变成的结果就是,他们不是不愿意迁就彼此,恰恰就是因为他们太过于迁就彼此了,导致他们在比赛里都给自己戴上了镣铐,最后根本发挥不出真实水平。 起初,所有人都觉得,默契问题,适应一下就可以了,可后来愈演愈烈,搞得他们自己都失去信心了。 最后是怎么解决的? 卡佩罗干脆就蛮横独断一次,一个专门负责前插,一个专门负责拖后,比赛之前就说好了。 于是,有了明确而又细致的分工之后,两人的表现反而回升了。 从这个问题其实可以反应出,国家队和俱乐部最大的不同。 留给国家队主教练的时间是很有限,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就非常需要经验。 马拉多纳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恰恰就在这里。 他对足球的理解,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