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修真时代_修炼秘法(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修炼秘法(一) (第3/4页)

学生)每天要做三次反省,检查那些是做对的,那些是做错的。商汤王则在“盘”上写警语说:“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以求取不断的刷新,洗完污点。文昌帝君的逐日功过格,阿弥陀佛的48愿,都是检查自己鼓励自己提高的方法。他们的行为准则,值得我们模仿与学习。

    天乐诗断:

    其一

    道德宛如体与翅,有身无翼不飞之。劝君学道先尊德,作个修真好样儿。

    其二

    佛仙也是普通人,则异良知一片心。只为菱花无点垢,自然妖孽现原形。

    其三

    全息之人百罪除,举心动念鬼神知。善心一发妖魔避,岂不周身百体舒。

    其四

    都说道高龙虎伏,岂非德重鬼神钦。灵台清净便为佛,虽未修持也会成。

    其五

    德是前修第一课,自微至著满全球。先从洒扫应酬始,再上摩天万仞楼。

    第三章大江西派的标识

    这个标帜图,实际上是天人通道的结构图(由于人天相通之地,故张三丰称为“通天窍”,《内经》称谓“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是人身卦象乾()坤()两卦之真中(中医因之明定为人中xue),它是有与无的突破口,是两重天地四个阴阳的中转站。我院所以采取此图作为西派的标帜,并定为丹道院的院旗,也正是表明它并非一教一派所独有,是各教各派的共性,它符合丹诀的神秘要旨,是各教派丹诀的总体精神。它不但内蕴虚无真旨,也是扫除门户偏见的象征。故改名无派后,用此标帜旗,尤为得体。

    再说“西”本庚申之地,白虎首经盘结之所,有水中生金之像,金丹非它不凝。月出庚方,一轮独露,正是金丹吐露之象—○。标帜图中间之小○,即鼻孔外虚无之地,名为“玄关”,别号“通天窍”。虚无即无极也。简称“无”或“虚”,它通幽达明,通天彻地,为进入活玄关真玄关的大门口与敲门砖。也是神气交抱,摄情归性的主要能量。因他是通玄之地,故以玄关称之,由于不着色身,又不远离色身,虚悬在外面,故称悬胎鼎或叫外玄关。详细精义,全编和简编都绘有《玄关直指图》,已作过深入细致的介绍,以后还将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与探索。

    看了前面的两段话,便可明白,吕祖之所以为李祖,改名西月,字涵虚,一字团阳的道理了。法身成就号为真人,其象如丹,究极其体,仍为一虚,宛如满月“○”。虚即无也。虚无两字肩联并用,为无极之本体。“我身本自虚空来,我身还向虚空去。”不涵虚,便不能团阳,更不成其为西月。月出庚方,从初三至十五,从微至著。诚如《悟真》所云:“偃月炉中玉蕊生,朱砂鼎内水银平。只因火力调匀后,种得黄牙渐长成。”可见李祖之姓名字号,功、理、法、象全备,此即西派改名无派之理也,亦即西派标帜图之出处与来源也。去其外衣,剥尽皮毛,园陀陀的、赤洒洒的,一轮独露,即成真“○”(读音灵)。○即灵也,灵即无也,婴儿之本象,真空之本来面目也。〈〈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无相之相,方为实相)。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故养其无象,象故常存,守其无体,体故全真,无象无体,非真虚无乎?从此○之本体与天地虚空同,与天地虚空通,已与天地虚空合为一体,○之本体从此朗耀矣,能不照遍三千大千世界乎?能不如一月之印千江乎!此李祖之所以名西月,字涵虚也。此西派之所以可以改名无派而以与○为标帜也。真空朗耀,一○(灵)独露,愿世人共赏之。

    天乐诗断:

    其一

    无派功旗高举起,虚灵妙体贯天人。融通万国拴三教,九九都归一与○。

    其二

    无密光辉包宇宙,通天彻地放光明,须从有我归无我,万象包罗唯此○。

    第四章无派的真义与源流

    第一节有与无的辨证关系

    无是有的对待,有是无的显像。世间的人都认为有是存在的,是物质性的;无是不存在的,是非物质性的;因此有与无便成为对立面。实际上,这种看法是偏面的。无的本身含有有的成份;有的本身也含有无的成份;也就是说,精神必须寄托于物质之中,方能显示威力;物质也必须倚赖精神的推动,方能发挥功能。只有协调两者的辩证关系,方可避免前者的飘忽无际和后者的死rou一团的偏枯之患。这就说明一个问题,人是精神和物质的结合体,即无与有的结合体。无是rou眼看不到的物质,有是rou眼能看到的物质,究极而言,它们都具物质基础。只是元素的成份不同而已。

    现在我就把宇宙的一切生命活动现象分成两大类:1、凡有形象可见的物质,都把它归属于有的范畴;它包括:山河大地、花草树木、人物牲畜、星辰日月、冰雪雨露……等等。2、凡无形象可见的物质,都把它归于无的范畴:它包括仙、佛、神、鬼、魂、魄、虚、空、风……等等。唯物主义者说:“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惟心主义就把这两句话倒过来说。看了我第一段的话,自然已可得出正确的答案。毛主席说:“精神可以变为物质,物质可以变为精神。”谭子说:“当空团块,见块而不见空,粉块为空,见空而不见块。”这又说明有无还有互相转化的属性。唯心唯物都是偏面的论断。请再看一下道祖的定评吧!“有形之物虽然是器具,而无(空)才是真正用以藏物处。”又说:“有与无是相互生长发展的。“这都足以说明无与有的辩证关系。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便是一部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的发展史,宇宙万物都一样。试想一个人到哇哇坠地时方才见到人的全形。在中阴身进入身体后,才开始人的活动,人形的有与中阴身的无配合后才有生命。但最初在母腹时,在男女媾精的伊始时,仍然是无形的,或且是有形无质的。及至结成胞胎,日积月累,十月胎园,形成完整的结构,以至生而为人。到百岁数满,中间由幼童少壮到老死,唯余一堆臭秽骨rou,日久腐朽,又复变成灰土。这不是一个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的演变过程吗?虽然这是仅指有形物质的单方面说的,但还有一个生之而来死之而去的无形物质呢?而他到反是永恒不灭的,所以就称他为无中之真有。从而也说明一个真理,“无本不无,有非真有。”所以说,精神和物质是相互衬托,互相依存的。从一个人说如此,从社会、宇宙或万物说也一样,都有这样一个演变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