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作坊的破产 (第2/2页)
坊。 焦炭炼制厂一出,所有的作坊哑然失色。 无论是产量,还是采购成本,产品质量都碾压作坊的焦炭。 特别是采购成本。 因为更低的采购成本,以及高产,焦炭炼制厂的焦炭,比外面的焦炭要便宜一倍,而且质量又好,火力更足。 下面就该外柜的人们发力。 朱高炽专门把外柜的伙计们组织起来学习。 在台上。 有两张曲辕梨,一个全身木制,一个梨头用的十几斤重的全铁。 “这里有两个梨,明明后者比前者要好用,可民间为何还大量使用前者呢。” 朱高炽内心感叹。 想不到自己也有当老师的一,就差手里拿根教棍了。 “因为后者贵。” 比起工厂的管事们,外柜的伙计们更加的活跃,胆子也大,人人都敢话。 争先恐吓的要在贵人面前留个好印象。 大明的煤产量,铁产量每年都惊人。 可当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的煤炭产量,铁产量奋起直追,反而超过了中国同期的产量。 在十九世纪末期,英国的铁产量达到了六百万吨。 其中有两个原因。 第一。 焦炭技术,让煤炭取代了木炭,成为了冶铁行业的燃料,解决了燃料稀缺的问题。 木材不光是中国稀缺资源,在西方也是稀缺资源。 如果仍然用木材当做燃料,那么整个社会对木材的需求,会达到令人窒息的地步。 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冶铁业就不可能得到质的跨越。
第二。 因为焦炭不但比木炭便宜,而且料源稳定,要多少有多少,大工厂模式下,让冶铁燃料的成本直线下滑。 英国的铁道诞生的原因,就是因为煤场主堆积如山的铁矿卖不出去,才废物利用间接发现了铁道的好处。 也证明了铁矿不值钱,已经到了煤场主当做废物的地步。 所以冶铁业最大的成本是燃料方面,一直是传统冶铁业绕不开的阻碍。 燃料的变革,让铁器在市场上获得了巨大的需求。 同样的道理。 现在北平的焦炭有了,必定能成为北平所有冶铁作坊的燃料。 朱高炽有这个信心,不代表别的人会有信心,很多外柜的伙计信心不足。 见到这个现象,朱高炽才要告诉外柜伙计们。 要让他们知道,这个行业蕴含了多大的能量,以此催生他们的士气,快马加鞭的去引领这个行业。 “全木的曲辕梨一点也不好用,但是比没有强,所以百姓们使用它。” “同样的用耕牛,铁曲辕犁翻土更为顺畅,百姓们又省力,犁地的速度也快,可因为铁曲辕犁价格贵,所以弃之不用。” “如果当铁曲辕犁的价格,降低到让百姓们能接受,甚至比木曲辕犁还要便宜。” “那么诸位,你们觉得会发生什么变化?” 伙计们眼睛都瞪了起来。 一个曲辕犁用铁五到十斤,甚至更重,均算为十斤,一千万张曲辕犁,就是一万万斤。” “犁只是老百姓众多农具中的一种。” “木材烧制成木炭,每百斤价格三钱五分银,而煤烧成焦炭,每百斤价格三钱。” “这其中的道理,你们知道有大吗?” “很多煤场主不愿意冶铁,铁矿也卖不出去,你们中有人本朝冶铁太多。” “可在咱看来,那是因为限制太多,民间冶铁买不到稳定的柴源,价格高不提,出钱都买不到。” “正因为成本高,所以铁器的价格高,百姓们宁愿用费事费力的木农具,也不愿意用省时省力的铁农具。” “咱们的焦炭炼制厂,把这些弊端都能解决掉,以后不光铁器的价格会越来越低,百姓们也会大量的使用铁器。” “现在咱们的焦炭炼制厂刚开工,规模还,连北平都还未踏出去,但是伱们要相信,焦炭炼制厂扩张的规模,一定是超过你们所有人想象的。” “以后不光是焦炭炼制厂,还会有冶铁厂,直接面向老百姓们,而促成这些的,需要靠你们去拿下生意。” “你们不要怕工厂的产能不足,等一个月后,你们回来会发现工厂翻覆地。” 一场洗脑的大会,外柜的伙计们干劲足了起来。 谁不想当第二个徐宁。 外柜的伙计们在外头奔波,见的世面多,心思更活跃,敢想敢拼,和其余没见过世面,老实巴交的老百姓完全不一样。 焦炭的价格比木炭便宜,而且火力比木炭要好,以及更加的绵长。 加上北平府谁家不给燕王府面子? 大公子的中华重工在北平人尽皆知。 总体上很平稳,北平府各家都开始改用焦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