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_第一百七十七章 为天下而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七章 为天下而争 (第2/2页)

r>    葛诚等人无言以对。

    丘福的才能,肯定是能打败倭寇的。

    不只是丘福,北平诸位多少将领都有这个本事,倭寇的难处,不是倭寇能打,而是倭寇神出鬼没。

    茫茫海域,能从何处防备。

    大明在海边修建了众多的兵堡,但倭寇也不是傻子,自然会换个没有兵堡的地方。

    大明人口多,城池多,不像草原千里无人烟,找不到人迹,在大明海域,从何处都能占到便宜。

    “至少,丘千户是第一个愿意负责此事的将领,那么王府就应该支持他。”金忠坚定的道。

    抗倭是个苦差事。

    将领们不怕打仗,也不怕战死。

    可抗倭太被动,谁也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哪里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抗倭不如北征。

    北征虽然也难以寻到敌踪,可总有个盼头,抗倭在人们看来,就是个全凭运气的事。

    带着军队碰到了倭寇,那就是运气,如果没有这个运气,那就只能苦哈哈的窝在兵堡里。

    如果倭寇在任意一处地方上岸,糜烂霖方,反而容易遭到牵连。

    抗倭是大义。

    王府本身就有监管金州中所作的职责,以此理下手,无人可以指责,但也容易遭受反噬。

    葛诚忍不住道:“如果倭寇登陆金州,而丘千户赶不及支援,倭寇烧傻抢掠一番逃入大海,那么有心人能以此为由弹劾王府。”

    这个道理谁都知道,也是没人愿意担负抗倭的原因。

    太容易背锅了。

    “王府不应该牵连此事。”余逢辰出言支持葛诚。

    两票对一票。

    姚广孝不是长史府的官员,所以没有出声。

    金忠落于下风。

    “王爷曾经过,有所为而有所不为。”金忠力排众议,坚持道:“有些事是底线。”

    “于国有利之事,王爷不应畏惧责任。”

    金忠起身拱手,义正言辞。“如果连王爷都畏惧责任,而不愿意肩负重任,又有何人会愿意呢?”

    朱棣还未回答,葛诚就知道金忠赢了。

    圣人为何喜欢燕王。

    正是因为燕王有担当。

    整个北平以北的开拓,都是燕王打下来的,包括前年的大胜,而圣人在长城外先后设立开平卫,大宁卫。

    实际上是瓜分燕王的胜利果实,可燕王从来没有埋怨。

    朱棣抚摸了下巴。

    金忠的义正言辞,实际上是图权利,不过他的有道理,抗倭是大事。

    葛诚没有话,一旁的余逢辰站了起来。

    “金州之事牵扯山东,理应知会山东布政司,而不是王府下场,徒惹人非议。”

    余逢辰拱手看向朱棣,真诚的劝诫:“北平布政司已有不满之声,再加上山东布政司,恐怕对王府不利。”

    “请王爷三思啊。”葛诚跟着道。

    金忠反对。

    “布政司官员没有担当,只会对内,此事王府不出手,那么抗倭之事讲没有尽头。”

    “放肆。”

    余逢辰抓住了金忠话语中的漏洞,“三司乃我朝国策,安敢如此轻视之。”

    “金右使的言论传了出去,岂不是让王府成为众矢之的。”

    “是在下失言。”

    金忠知道自己错话了,虽然他是这么认为的,可有些话不能当众出来。

    “咱认为金忠得对。”

    突然传来了话音,令众人吓了一跳,纷纷望向门口,只见到朱高炽微笑着走了进来。

    朱棣本想质问禁足之令,不过又忍住了,当着外饶面,他不想打击老大的威信。

    王爷都没有发话,其余人也不会不开眼提出禁足令。

    朱高炽向众人拱了拱手。

    辽东的倭乱,从洪武二十五年复起,一直到永乐九年,才让金州抓住了机会,把登陆上岸的倭寇就地全歼。

    这十几年内,辽东百姓深受其苦,也让金州因为海运受阻,萎靡了十余年。

    是明初将领不能打吗?

    当然不是。

    缺的是一个愿意担负抗倭责任的将领。

    “倭寇之难,难在勇于任事之人,丘福是王府的人,他愿意为国平患,那王府就不应该顾忌非议而拒绝丘福。”

    “难道王府的担当,还不如丘福!”朱高炽掷地有声。

    大厅中陷入了平静。

    朱高炽面对朱棣的视线寸步不让。

    他不是为了权利争。

    是为了靖难之役,为了大明苍生而争。

    削藩之策下,如果王府失败,他的下场也逃不过一死,他没这么圣贤,愿意为此付出生命,所以肯定是要支持朱棣造反的。

    那么如何扩大朱棣的势力,尽最大可能消弭这场兵祸对地方的伤害,是他唯一能做到的事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