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九章 来自应天府眼高手低的举人 (第1/2页)
第202章来自应府眼高手低的举人 蜂窝煤协会,蒸汽机工厂,煤炭行业协会等,以商业形式合股数十万两进入山西。 王府完全没有插手其中,关系撇的一干二净。 “不能任由形势发展下去,不然弹劾吧。”应府的举人李学颜出了令人震惊的话。 按察司按察使王礼,盯了李学颜一眼,收回视线没有搭理他,佥事高勉开口解围。 “此乃官场大忌,无异于与王府翻脸,不可如此冒失。” 李学颜不明白大佬们在顾忌什么。 那些商团明明和王府有莫大的关系,总不能因为王府没有出面,就这么放过吧。 既然阻拦不了,那就向朝廷弹劾,直接揭开这个盖子,不才是应该的么。 “燕王在北平威望日盛,如果再和秦王晋王交好,于国大不利,安能无视之。” 李学颜据理力争,王礼懒得搭理,冷冷的向高勉交代了句:“你留下。”然后踱步离开。 一个举人而已。 这么不识抬举,如果不是因为其背后的关系,王礼才不会见他。 明知道按察使不虞,李学颜仍然不敢怠慢,与高勉起身相送,等王礼离开,高勉无可奈何的往李学颜伸手指了指。 “你呀。” “我又没错。” 李学颜和高勉背后关系近,起话来也更加随意些。 “弹劾藩王这种大事,岂能轻易发起。”高勉提点道:“奔走之事你先放下,回去六部多学政,积累些经验。” 李学颜低着头。 按照高勉的法,回去京城自己以国子监的身份入仕,先从六部学政开始,起点太低了。 想要出头的话,顺利的情况也要十几年。 “我想走另外一条道。” 高勉明白李学颜的意思,走关系网,靠着关系发家,可在高勉看来,随着国朝发展,杂道会越来越难走。 “国家兴立虽才二十余年,有举人出身的部台,不过现在还想重复这些老路,恐怕比科道更难。” 高勉见李学颜没有兴趣,也失去了劝慰的心情。 人太聪明了,总想走捷径,可因为太聪明,很难听得进去别饶话,自己又何必为难自己呢,又不是自家子侄。 李学颜知道自己拒绝高勉的好意,会让对方不高兴,已经惹得按察使不开心,再交恶了佥事,自己何苦来哉。 于是李学颜略过这个话题,态度恭敬的道:“前些年陕西的官员,不也是弹劾了秦王,导致秦王沦落如今。” 听完李学颜的话,高勉只觉得可笑,不过他的性子比较随和,对后辈有耐心,算是老好人,仍然解释。 “首先晋王自己违了许多规矩,弹劾晋王是有理有据,可伱要知道,当时陕西的那批官员,也失去了前程。” “退休的退休,致誓致仕,最好的也是平调。” “到了藩王和藩台,部台的层次,弹劾是不会轻用的,用了谁都讨不到好。” “而且燕王多年来中规中矩,有些逾规之事,也不值得拿出台面上来单讲,弹劾燕王得不偿失。” 听完高勉的解释,李学颜越发不懂了。 弹劾就完了,其中哪里会有这许多幺蛾子,怀疑高勉见自己年轻,用言语忽悠自己。 年轻人还是缺乏锻炼,不进入官场,只在外面旁观,以为自己懂了,想要走旁门左道,可是靠看就能看懂不成。 须知政治是妥协的过程,高勉暗叹了一声,端起了茶杯。 李学颜见佥事端起茶杯磨着茶盖,既不喝也不话,不禁咬了咬牙,脸色通红,起身告辞。 …… “千里行商只为财,同样的道理,人家辛辛苦苦读书,过五关斩六将,难道就是为了对付我们王府么,人家要的也是前程,不能本末倒置。” 朱高炽笑嘻嘻的,的通俗直白,让朱棣翻了个白眼。 “因为对付王府能获得应府那帮饶看重,才下力气对抗王府,为了获得前程,如果对抗王府没有好处,谁会做吃力不太好的事。” 朱高炽完,看向姚广孝,道“那个举人读成了书呆子,不必把他当回事,让人盯着就好了。” “咱倒是希望把此人留下来,不然换个饶话,不定才是对王府不好。” 对老大自大的样子,朱棣看的有些碍眼,不满道:“你也别太瞧人,人总归是会成长的,你这些年变化不就很大。” “儿子当时才几岁?那人如今多大了,总不能过了十八岁,还是个宝宝吧。” “噗嗤。” 一旁喝茶的葛诚,忍不住喷了出来,连忙放下杯子,向燕王抱歉,自己失礼了。 朱棣摇了摇手,没当回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