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试点 (第2/2页)
开,朱高炽也没有理会。 刚才想的问题,其实不光是大明的问题,后世许多国家,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仍然无法进入工业国。 一个统一的国内商品市场、劳动市场和金融市场无法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中自然产生。 并不总是由于“榨取性政府的既得利益,而是因为建立这些市场所面临的巨大的社会协调成本和投资。 西方国家能顺利进入工业革命,因为西方诞生了庞大的商人阶级,这股力量克服了社会协调成本和投资。 所以研究西方的工业革命,商人力量是避不开的方向。 从这方面入手。 所以很多让出了一些结论,认为必须放开商人力量,才能进入工业革命。 真的对吗? 商人逐利,竞争模式下,工人阶级被剥削,一直到生产力质的飞跃,让工人阶级获得了一定的保证。 可在这个时代以前,工人阶级是非常痛苦和苦难的。 所以工人阶级是最强悍的力量,因为同一份苦难,只需要一个口号,工人们就愿意付出生命为之奋斗。 而在这个时代以后,虽然同样被剥削,可因为生活上有了一定的保障,所以工人们失去了抗争的精神。 “是否一定要利用商人阶级,才能进入工业化呢。” 看着手里来自陕西的章程,上面煤炭行业服了秦王府,同意由煤炭行业协会开发陕西煤炭。 商人阶级的优势,非常的明显,结合英国工业革命模式,令朱高炽诞生了自我怀疑。 是否该改变下中华重工的模式。
改,还是不改。 朱高炽起身,围着书桌转了两圈。 如果改,那么中华重工的工人们的处境,会发生变化,如果不改,中华重工现有的模式,是否比商人阶级更优越。 有没有参考对象。 朱高炽眉头一松,长呼一口气,快步走回书桌,重新拿起笔,在纸上写到两个字。 “俄国。” 俄国是农奴国家,缺乏强大的商业阶级,面对这个难题,想出的办法是通过国家意志和政府的帮助来解决。 朱高炽整理了前世的知识,以及这些年来的经验,思路突然开阔了不少。 最近遇到的瓶颈问题,突然有些想通了。 靠几家工厂,密集型企业,或者大集团公司,并不来带来真正的工业化。 后世许多人,中国靠着外资的帮助,进入世贸的体系,所以成功进行了工业化。 这种错误的观点,就是建立在英国工业革命模式上,诞生的错误的想法。 许多国家比中国要早加入世贸,并且有更宽和的外部环境,却没有像中国那样成功工业化。 “既要引导社会道德,又要促进官员学习商人‘见利忘义’的风格行事。” 朱高炽想到了总设计的答案。 是啊。 总设计师已经给了方法。 “中国每年有七百万,十七八岁需要就业的人口。” “怎么办?” “我们找到了路子,就是发展乡镇企业经济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的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 “突然冒出搞多种行业,搞商品经济,搞各种企业,异军突起。这不是我们中央的功绩。” “乡镇企业每年都是百分之二十几的增长率,持续了几年,一直到现在还是这样。” “乡镇企业的发展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百分之五十的饶出路问题。” “这个政策取得了这样好的效果,使我们知道我们做了一件很好的事情。” …… 朱高炽眉头翘起,嘴角露出笑容。 “如何把一百个人,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五十个人,始终是大难题,光靠中华重工难以为继。” “需要充分的发挥卫所的作用,卫所不光要具备军事功能,也要兼顾发展经济的功能。” “集薪火之力,共同发展,才能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强的效果,形成良性循环。” 需要一个试点。 朱高炽如此想到。 重新起身走到墙壁上挂着的舆图前,燕山三卫是最听话的,但是不合适。 经济要发展,军队战斗力更要保证。 密州卫,大宁诸卫也不合适,太过偏远,经济能力不足,无法发挥作用。 金州卫也不合适。 孤悬海外,带动不了周边,而且金州卫作为自己的一个“杀手锏”,另有重用。 “那么是城内还是城外呢。” 看着通州卫,蓟州卫,以及彭城卫,济州卫等,朱高炽看来看去,希望找到最合适的地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