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二章 大戏开场 (第1/2页)
第215章大戏开场 戏班子呈交上来各自的杰作,其中一本吸引了朱高炽。 上面写道:因为大雪降下,导致后方运输困难,造成前方物资短缺。而大军在一望无际的白色世界中迷路,作为大军统帅的朱棣,需要一个人帮忙他送信到后方。 “在哪儿呢。”燕王问指挥使唐云,“在哪儿可以找到一个能把信顺利送回北平的人?” 唐指挥使迅速的道:“在右护卫有名年轻的武官,他是一个百户,名字叫王真,他可以为您送信。” “派他去。”燕王下达了命令。 当时大明和残元势力之间的战争迫在眉睫,如果物资补给不及时,导致大军最终撤退,那么多年的努力就毁之一旦,给了残元喘气的时机。 燕王认识到,想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从后方督促来物资,需要一名向导,让后勤运输队寻找到大军的位置。 而敌踪难寻,到处都是残元的探马,很容易遭到袭击,导致任务失败,最终让整个战场失败。 王真百户不畏千辛万苦,在途中得到百姓们的协助,终于顺利抵达了北平,为后勤运输队提供了方向,打赢了这场战争。 在其中编制了几段故事。 一段是遇到饿狼,勇斗狼群,最后甩开了狼群,也失去了食物,遇到了一户人家,结果主人不在家,王真百户饿着肚子等了一会不见回来,为了不耽误时间,没有偷取主人家的食物,选择了空腹上路。 一段是迷失了方向,在大雪中昏迷,遇到了一户百姓,得到了百姓的救治。 “真是有才。”朱高炽无语的看完,最后还是赞扬道,于是选定了这个戏本。 戏本送去了剧院,开始了编演。 特事特办。 作为戏剧院第一场大戏,要人给人,要物给物,要啥给啥,只有一个要求,拍好它。 中国的文人,不少人有个特性,过分的追捧他,他会得意张扬,过分的打压,他会逆来顺受的很。 可只要力度合适,那结出的果实定然很丰富。 什么转折,什么节奏,什么编曲,什么乐器,什么舞台效果,方方面面精益求精。 大剧场的邀请函,以王爷的名义,送去了布政司的颜钝,右布政使申逵,左参政张杰,右参政张贯。 按察司的按察使王礼,副使墨麟、张琏,佥事高勉。 …… 北平都司各级主管,各卫主管,密云卫的郭英,密云后卫的郑享……唐云,张玉,陈贤。 整个北平府的首脑都收到了邀请,以及燕王府朱棣。 “北平大剧院。”朱棣收到了邀请函,莫名其妙的看着葛诚和金忠等人,好笑道:“老大躲在大兴,就弄出了这玩意?” 金忠笑着回道:“听王爷费了不少心思,花了不少钱,请了不少戏班子帮忙,还和乐户们一起研究乐器。” “王爷还发明了十二平均律,听引起了乐户们的轰动。” “十二平均律是什么东西?”朱棣好奇的问道。 金忠也不太懂,勉力解释道:“一种音律法,听外头解决了千年来,黄钟不能还原的大难题。” “黄钟不能还原!”问了一个问题,引出了更多的问题,朱棣对蠢不太感兴趣,没有继续再问下去。 这些时日以来,自从御史弹劾了燕王,朱棣的面色就很难看,今日难得有了笑容。 金忠以为是因为王爷,葛诚更了解,好奇的询问,“可是有什么喜事,让王爷心情舒畅?” 朱棣没有隐瞒,拿出了一封书信。 “这是圣人写给王爷的书信吗?”葛诚迟疑的双手接过来,没有打开,而是先问道。 “父皇的书信,昨日到了寡饶手中,看到了父皇的信,寡人就知道,那帮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呵呵,他们可失算了。” 朱棣满脸的嘲讽。 老大原来也是这般认为,不过朱棣不太信,后来老大躲了出去,朱棣也懒得追究他。 看来是自己错怪了老大,老大的猜测,的确是正确的。 金忠围了上来,和葛诚一起翻阅。 “……如今塞外草原丰茂,山耸地高,秋季亦是马正壮,乃胡人侵扰的好时机,尔等要用心防备。苍以意示警,不可有片刻疏懒偷安。尔等应令守将认真训练军士马匹,手执弓箭御敌,这时才不致有大患……” “朕教尔等一个简单的办法。眼前或近两三年内大军未集结就绪时,仅本护卫及附近都司军马驻守,多不过一两万人。” “若胡人有十余万侵扰边境,不宜直接抗击。或收兵入堡垒城池,或据山谷险要之处,以骑兵埋伏山隘待之。” “胡人见我军不与其交战,必然四处抢掠,俟其懈怠分散,军容不整时,我以步骑堵截要道,必能袭破其进攻。 “如一见胡人骑兵来侵,动辄以三五千或一两万军马轻易与之交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