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七章 密探原来是他 (第1/2页)
第230章密探原来是他 秦王府的左长史病逝,秦王在外领兵平乱,一时之间,整个秦王府群龙无首。 陕西仿佛只隔了一夜,多出了一个名字叫做“铁道建设商会”的组织。 不光有本地的商人参加,还有大量的南方商人,最有钱的盐商,涉及省份最多的徽商,甚至还有福建闽商。 以及有大量的勋贵,例如威望最高的徐家,秦王府,燕王府,晋王府都有参与。 如果南方的土地上,是乡绅势力最强,那么在明初北境,土地势力最强的是卫所。 至于民户,因为许多是从外地迁来,本身也有不少从南方迁移来的地主,导致乡绅势力还很薄弱。 各家合股,由北平的铁道工程队出技术,招募各地的百姓,甚至卫所中的军户充当工人。 如果前两年,合股三十万两的商团让人动容外,那么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融资达到两百万两的铁道建设商团,则是一股令人震撼的力量。 北平。 葛诚看着手里新的一期技术报,面色复杂。 “自从铁道建设以来,在各行各业的用铁之外,对铁的需求以成倍的速度递增。带动了经济的腾飞,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有利的保障工业化建设。” “为了鼓励陕西,山西铁道建设事宜,铁道建设商会,全面进入密云铁矿,山西铁矿,陕西铁矿行业。” “因地制宜,每省的措施做出了相应的改变,例如北平密云铁矿区,商人出本,矿场负责管理和生产,遵照密云分区制度。” “那么在陕西和山西,则由中华重工出技术和工人,与商人共同管理和生产。” “这是一场伟大的工业计划,以五年为期,当工业计划完成后,达到了目标,将会发生翻覆地的变化。” 作为传统的官员,葛诚可以从无到有,从旁观看,工业化道路是如何诞生乃至发展的。 按道理来,任何事物的兴起乃至发展,都有个过程,其中会经历不少的反复。 可北平的工业发展,在王爷的手中,变的井然有序,诸事衔接无缝,速度仿佛在顺水中行舟一般。 更令葛诚感慨的是,对走完每一步之后的变化,以及后续的措施,王爷仿佛早就看到了,提前做出了支持性的准备。 北平有今日,葛诚并不太算吃惊,工业化的威力,他已经有些通透,而令他吃惊的是,能发展的这么快,才几年的时间而已。 如果以十年为期,二十年,乃至三十年达到今日的成果,葛诚还不算惊讶。 所以他找到了朱高炽,面对这位从看到大的“晚辈”,葛诚满脸的复杂。 朱高炽同样神色异常。 王府的高层中,一定有锦衣卫的探子,这是负责机密事务的姚广孝,前年得出的推断。 正是因为姚广孝的原因,也是金忠这位白身,能迅速窜起的原因之一。 不只是金忠是姚广孝的熟人原因,历史上,金忠此人也正是姚广孝向朱棣推荐的。 朱高炽原以为,姚广孝推荐金忠,只是两人是老相识的原因,后来朱高炽才觉得原因没这么简单。 两个人早年从无交际,在北平就算认识,可金忠身份太低,又如何能获得姚广孝这么深厚的友谊呢。 朱棣需要一位能信任的亲信,掌管长史府,而可以信任的金忠,具备了这个条件。 至于原来的亲信中,谁是锦衣卫的探子,朱棣并没有详查,但是许多机密的事情,不再和他们商谈。 “诚叔,父王知道你的真实身份吗?”朱高炽很为难,不知道如何处理葛诚。 葛诚摇了摇头,“王爷有怀疑,但是还没有怀疑到我的头上。” “那诚叔为何要告诉我?” 朱高炽有些好奇的看着葛诚,不明白葛诚的心思。 “因为我看到了王爷如何发展工业的,令我心中折服。” “就这么简单?” “就这么简单。”葛诚平静的道。 他不怕王府处置他,因为他的身份,王府不会处置他,相反,如果败露的消息传出去,应府那边才不会放过他。 这个理由,朱高炽没有怀疑。 因为这个道理站得住脚。 低级文明心慕高级文明,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壬辰倭乱,日本入侵朝鲜,和大明军队作战,就有日本大将主动向联军反正。 后金入侵辽东,后金高层将领,同样有人主动向大明反正。 这种例子数不胜数。 人们向往美好的事物,这是饶性。 朱高炽的冷静,反而让葛诚有些措手不及,他已经做好了王爷不信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