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从奋斗开始,一路狂飙_第三百八十三章 买飞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八十三章 买飞机? (第2/3页)

>
    “我知道了,你继续跟那边保持联系,去了以后一定要避开咱们国内的人,我要绝对保密!”

    “您放心,这次行程除了我,没人知道,不过许姐那边?”

    “她你不用担心,出发前我会警告她,到时候你自行离开就是。”

    “我明白了,钢铁厂那边已经联系好了,40美元一吨,不过需要签一个三个月内,采购15万吨的协议。”

    高斌拍板道:

    “这个没问题,让许半夏签就是。”

    “好的。”

    “去忙吧~”

    老金走了以后,高斌站起来,双手插兜站在窗前,如果按照原剧情发展,高跃进早晚得进去。

    一旦这个事情发生,高斌在这个行业里的路可就不好走了。

    所以他需要早做打算,早在三年前,他便跟省内的一些领导和大人物搭上了关系,当然,也是借助高跃进的人脉。

    那时他就听了一个消息,江东省准备成立自己的航空公司。

    当时高斌就留了个心眼,一直在关注这件事,一直到1995年,这事儿还一直处于论证和研讨阶段。

    知道95年底,因为新上任的封疆大吏极具开拓精神,才加快筹备航空公司的推进事宜。

    目前事情卡在飞机上面,上面只给航空公司拨了1个亿,这够干嘛的?买波音也就够买个身子带俩翅膀,尾翼压根儿买不上。

    这个时候高斌出现了,他给几位领导了一个故事。

    啥故事?

    自然是牟大爷罐头换飞机的壮举!

    这事儿在这个世界依然存在,也依然是个传奇。

    当然,碍于互联网还没开始发展,这个故事知道的人不多。

    等领导们听完这个故事,纷纷觉得惊为人,静下心来想想,确实有cao作的可能性。

    当然,这个故事成功复刻,是需要很多条件存在的。

    比如此时国内的交通发展情况:华夏的山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对公路和铁路造成了巨大的限制,但航空不受限制。

    此时民航事业的基础很差,又是高度集中制,很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

    但民航的需求量高又是不争的事实。

    影响民航事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就是飞机的短缺。

    而我国当时只能生产型支线客机。

    麦道、波音生产的客机虽然性能好,但价格比较昂贵。

    而苏联的飞机虽然维修成本大,毛病多,但是价格比西方的要便宜3\/4至2\/3,所以对这个时期的华夏航空发展来是最为合适的选择。

    关于牟先生如何得知这件事的,江湖上有两个传闻。

    其一就是那个传的最邪乎的,在火车上的与人争吵的南德集团董事长牟先生,无意间听到别人:

    前苏联面临财政危机,有意出售一批图-154飞机,但是找不到买主。

    这种不着边际的话,让牟其中心动了,他知道:

    前苏联严重缺乏轻工业品和食品,而当时的华夏面临转型,大量的轻工业品滞销,很多工厂积压着无数的罐头,服装,生活用品。

    虽然牟先生没有国家许可的,外贸权,航空经营权,甚至也没有资金。

    但牛人就是和普通人不一样,普通人想一想都会把自己打醒,牛人就已经开始干了

    牟先生四处打听到,刚成立的川渝航空满世界的求飞机,牟其中便七拐八弯地前往洽谈,服川渝航空购买苏联飞机。

    接着牟先生又在本地寻找大量的厂家,低价预定他们的罐头和服装,又跑到前苏联,居然服了前苏联的管理者接受用罐头和服装换飞机。

    这件事情不是一帆风顺,牟先生跑遍了大半个华夏,他的团队成员的鞋子都跑破了一双又一双。

    他们组织了大量的轻工业品,而这些工业品,有可能因为前苏联官员的一句话,就得重新换品类,重新再联系合作商,他们最后积累公文就有一人多高。

    而且他还要绕过有关部门制造的重重障碍,南德集团没有外贸权,没有航空经营权,特别是有关部门对于民营企业的强烈歧视。

    为了破除对民营企业的重重壁垒,牟先生创造了“委托代理制”,以后运用了很多领域。

    当然,最困难的就是没钱,飞机不是木头,一批大飞机,九十年代价值几个亿。

    虽然川渝航空答应购买,但是他们毕竟不会为民营企业垫资,没有看到飞机之前,他们一个子都不会给。

    前苏联第一次做这种生意,双方都有点忐忑,于是约定,同时向对方发货。

    牟先生稍微拖了一点点时间发货,巧妙地在这其中打了一个时间差。

    牟先生利用了时间的漏洞,前苏联将飞机飞过来只需要几个时,牟其中等到飞机一到,立马到银行抵押贷款,将预付款打到各个工厂,工厂组织发货。

    前苏联收到货后,又陆续飞过来邻二架,第三架。

    而另一个传高斌认为更靠谱一些,原来牟先生在经商过程中特别重视人才,重视知识的变现。

    一些曾在航空战线上战斗过多年的老将军、老部长,离退休了之后发挥余热而组建了“老区扶贫基金会”,借用了“南德”的总部大楼办公。

    牟先生就经常与他们一起谈古论今,这其中给给他很多的信息、启迪和建议。

    信息中就有关于苏联大型客机滞销的情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