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府尊大人口中的反清反满分子,一般长什么样 (第3/4页)
r> 府衙内, 朱珪也笑呵呵的坐轿离开, 临行前,他表示了自己的态度。 “只要不引起乱子,不影响钱粮征收,黄大人尽管放手去干。皇上英明,我等臣子自当为君父分忧。” “有朱老大人这句话,下官就放心了。” 看着朱珪的寒酸二人轿子,消失在了视线。 黄文运冷笑了一下, 他知道这位新任布政使是个什么成色。 家境殷实,书香世家,乾隆十二年的进士,精通儒学却不迂腐,是个廉吏加能吏,在朝廷里被视为孤独君子。 虽无火箭速度,显赫权势,却是官场常青树不倒翁。 一个字,老谋深算。 这种上司,不必走的太近,也不能为敌。 属于官场异类,没有什么把柄,弹劾也无从下手。 一时间, 黄文运想起了地窖里的银冬瓜。 也是这般,稳重,冰冷,无懈可击。 …… 震泽县衙, 主簿小心翼翼的问道: “府尊大人口中的反清反满分子,一般长什么样?” 知县神游八方,胡乱应付道: “天天正事没有,总是妄议朝廷大政,满腹牢sao的,大约就算是吧。” “县尊英明。” 于是, 家里有几个钱,读过书,喜欢在茶馆、酒楼高谈阔论的,就成了高危群体。 衙役们直接换上便装, 每天蹲守,在高谈阔论正酣时,突然冲出。 狞笑着,找那人群中最靓的仔。 套上王法,大喝一声: “某某,你的事发了。” “诸位茶客,都在纸上按下手印,作个人证。” 掌柜的被吓的直哆嗦, 却没办法,只能心里咒骂。 几天下来, 成功抓捕反清分子一十八人,而且证据链完美。 “当场抓获,并有旁人佐证。好,办的好。”知县连声夸奖。 常熟县,元和县,昭文县, 都派来了相关吏员,学习先进经验。 并迫不急待的加以推广,抓捕现行反清分子。 …… 然而,好景不长, 没了! 茶馆、酒楼散座,都鸦雀无声。 进去之前,以为今儿大约没人,没上座。 走进去一看,里面坐满了宾客,瞪着大眼睛,端着茶碗,瞧着你,无声的微笑。 冷不丁, 能把人吓出毛病。 掌柜的在柜台后,面带歉意的往墙上一指。 四个大字,笔锋苍劲。 于是, 茶客也秒懂,不再开口。 而是抱拳作揖,然后一指茶单。 加入沉默群体,喝茶,用眼神聊天。 眉飞色舞,眉毛发扬,挤眉弄眼, 偶尔还伴随着,肢体动作。 总之, 滑稽的很。 一夜之间,苏州府的闲人们都掌握了心灵感应。
慢慢的,茶喝完了,“事”也交流完了。 躲在后面的差役, 承受不了这种巨大的精神压力,已经倒下了好几个。 幻听,幻语。 大夫一诊断, 都是精神负担太大,神经了! 照方抓药,回去喝上十天半个月准好。 就是这药引子,有点难搞。 哑巴知了,3枚。 …… 李郁一直很淡定,没有过多动作。 只不过, 范京时常来请示,每次都要秘谈许久。 熟悉他的人都清楚, 这是在筹划大动作了。 “军师,名单是不是太多了?” 密密麻麻,小几十位,士绅、商人、胥吏都有。 全部是不愿意成全胥江码头唯一地位的本府有望人士。 “不多。我要让苏州府人人皆知,和我李某人对着干的下场。杀猴给鸡看。” 造反事业已经进入深水区, 东山团练天天训练,日日巡逻。 挂着石湖巡检司、胥口巡检司旗帜的战船,在太湖天天训练。 西山岛上,铁厂的黑烟从早到晚。 再加上, 救火队,县衙布局,煤炭,码头, 有心人只要稍微一观察,一打听,就能推测出。 李大官人不对劲! …… 这些事,李郁在骨干分子会议上通报了。 并且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 要想保密,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