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众官雪地追巡抚 (第3/4页)
。 …… 他早在半个月前, 就从王神仙那打探到了准确消息,并开始应变。 300两换一个准信,不贵。 今日得空,王神仙也来了李家堡。 俩人一边赏雪,一边喝茶聊天。 “小2000旗人,都从京城迁来吗?” “一半是京城八旗,还有一半是从各地驻防八旗抽调。” “这苏州府,要遭殃喽。” “谁说不是呢。” 俩人的关系,早就不同寻常了。 所以这些吐槽的话,也照样敢当面说。 “胳膊拗不过大腿,再怎么闹,也没用的。” “哎。” 李郁突然问道: “皇上何时南巡,可有准信?” “圣心难测。” 王神仙突然左右观察了一下,确定没人才小声说道: “李爷,你捐个官儿吧。” “芝麻官没兴趣,知州知府,怕是朝廷舍不得。” “我和你说正经的,户部最近穷疯了。监生,不入流的佐杂官,给银子就卖。” “不是年年都在卖吗?” “今年不同往年,卖疯了。甘肃那地,光监生就卖了2000个。” 王神仙这么一说,倒是提醒了李郁。 好熟悉的桥段, 乾隆朝第一案,甘肃窝案?! 于是, 他装作若无其事的说道: “我好像听元和知县张有道提过,甘肃捐监,拿这银子救灾去了。” 王神仙噗嗤一笑,眼神轻蔑: “这里面水深着呢。甘肃藩司那位王大人,厉害着呢。” 见李郁不解,他又解释道: “甘肃布政使,王望,他爹是前江苏巡抚,家世不俗。” 这个名字,李郁很熟悉, 于是装作感兴趣,听王神仙吹牛。 …… “这位王大人,做事如此大胆。朝廷知道吗?” “李爷说这话就露怯了。什么是朝廷?谁是朝廷?” 李郁语塞,哑然失笑。 王神仙继续说道: “所谓朝廷,可大可小。小到一个人,皇上即朝廷。大,也就是军机大臣加六部尚书,都算在内。” “甘肃的事,朝廷衮衮诸公真无一人知晓?我看未必。” “朝廷的诸公做事,都讲一个动机,一个收益。” 李郁肃然起敬, 点点头道:“我明白了。” “你的聪明人,一点就透。” “帮我买几个监生吧,不过不是给我,而是给我的手下。” 王神仙眼神复杂,竖起大拇指: “李爷,你这人做事是真讲究。” “人家跟着我混,不就图个出人头地嘛,江湖不是长久事,还是做官儿安稳。” 一口气,买了4个监生名额。 王神仙笑嘻嘻的走了, 回去和他的主子有交代了。 临走前,他赠送了一个情报。 太湖协,以后不归属绿营建制了。 而是归苏州驻防八旗的副都统节制,打破常规。 兵勇,则是满汉各半。 满兵,来自大沽口水师。 汉兵,就地招募。 这条情报,是军机处刚下发到兵部和工部的。
工部,要负责筹建40条战船, 乾隆,是来真的了。 …… 李郁觉得, 绳索距离自己的咽喉,越来越近了。 乾隆这是不信任绿营,让八旗来镇场子。 他觉得, 有些事要加快速度了,以防黑天鹅降临,猝不及防。 西山岛, 众人都在围观水泥试验。 除了李郁,没有知道这到底是个什么鬼。 10天前, 配比不同水泥,砂石,沙子,各砌了一堵厚墙。 炮兵,推来了几门3磅炮。 众人连忙后退,避免被伤到。 李郁笑道: “经过战场考验的,才是可靠的。” “开炮吧。” 隔着100米,直接轰击。 墙壁上碎屑飞溅,十分壮观。 杨云娇在册子上翻阅, 看起来,是添加了小石块的墙最坚固。 其中, 受损最轻微的一堵墙, 水泥,水,沙,石子,重量配比大约是2:1:3:7。 类似后世的硅酸盐水泥。 “老爷,就是它了。” 李郁不露声色,挤出人群, 耳语说道: “水泥配比,要严格保密。” “明白,奴家会把配料和砌墙的人分成两波。” “找一批方言晦涩难懂的,负责配料。比如温州人,胡建人。” 杨云娇忍不住笑了,频频点头。 爷在缺德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