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4 我辈士绅,捐输乃是取死之道! (第3/3页)
李郁心中正在酝酿一个极其宏伟的计划!
年方10岁的孙子,思索了一会,突然抬起头,惊恐颤抖的语气说道: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遵命。” 实际上就连隔了老远的贵州绿营兵都听说了这事,羡慕的眼睛发红,手头发紫? 50万啊,50万~ 许多人开始打听, 抚远大将军啥时候调咱贵州绿营出征江西。主要是想精忠报国、狠狠杀敌,钱不钱的真不在乎! “县城守不住,不逃就得死。” “不知道。” 但身为知县的幕僚,p股不能坐歪。他必须为东家着想,故而建议道: 随着爬上桅杆高处的旗手打出旗语,舰队兵分两路,分别摆出了一字长蛇阵,用侧舷火炮炮击清军炮台。 炮手们的命中概率达到了惊人的2成,看似很低,实际很高了。 他狠狠的抓起暖帽转身离开,丢下一句话: 镇远总兵、威宁总兵一合计,向提督建议主动向抚远大将军请战! “爷爷,你说这场仗谁会赢?” “湖口县士绅捐输了50万两!50万两啊!” 王乡绅疲惫的靠着马车,冷冷的讽刺道: “你懂个屁。我不是拿不出银子,也不是舍不得银子,而是知道捐输乃是取死之道。” …… 天资普通,心有些软的儿子则是忍不住有些怨言: 因而知县对于这些人底下的产业也不敢随便强征,只能是商量,希望他们顾全大局。 半天没说出一个字,拂袖而去。 越想越恨。 计划中的第一个献祭品就是即将到来的撒克逊帝国访清使团! …… 相比全省仅有600万的人口,这个驻军密度可以说是丧心病狂。隔壁云南也差不多,甚至比这还夸张。 “乖孙,你是我王家的宝!” “老王,贼兵马上就来了。这,这~” 李小五打下浮梁,获得了粮食补充。 浮梁县东北部,昌江北岸出现了吴军旗帜。 “。” 此时增援浮梁县的,仅仅是一名千总带着200人。其余的兵力还有游击将军早就被抚远大将军调去抵御吴军主力了,生死未卜。 “贴出告示,招募青壮上城,每天给30文工钱。再和城里的油坊商量商量,暂时征用他们的油料守城。” 【路线基本是现在的慈张公路。】 …… 这员刚刚赶到的千总,第一件事居然不是布防,而是要饷银! 知县深感意外,但大敌当前又不宜闹翻。只能尴尬的召来了一群士绅,希望他们顾全大局! …… “是啊,要不咱们就再加点吧。命比银子重要的。” 然后师爷就去照办了。 “千总大人此言差矣,共计800两,每个人能匀4两开拔银,这就不少了。” 饶州营的绿营兵骂骂咧咧在城中吃霸王餐。 “大敌当前,老王八竟敢如此拆台。来人,封了他的宅子,暂且充公。” 一落千丈,从此尴尬。 实际上皖南和赣北,包括太湖沿岸都是因为这场战争元气大伤。 “趁着消息还没传开,把景德镇的瓷窑和山头低价出几处,换点现银逃亡。” 而跑出城的王士绅一家,则是仓皇如丧家之犬。 暂且充公,是留了余地的。 几任首辅都是江西人,从而形成了江西朝臣帮。在官本位的封建时代,富庶区域一定是出官员的区域。 不如一次到位,拔苗助长吧。直接进入青年阶段! 饶州营千总跑路时还没忘了放一把火泄愤。 茶叶、丝绸、瓷器,将来是新朝对外经济的三驾马车! 贵州绿营不怕打仗,怕穷! …… “不如这样,先以县衙的名义借!” 10岁的小神童甚至牙齿打架。他对于这个社会真实运行逻辑的了解,又深了一层。 感谢欧洲王室,感谢东印度公司。 你湖口士绅此举等于是告诉朝廷: 铸炮技术的代差导致了战局的一边倒! 湖口一侧的清军炮台中弹燃起大火。内部连发生续爆炸,黑烟滚滚,显然是炮台内的火药殉爆了。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