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_第4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4节 (第2/3页)

适宜于寡头政体;第三种适宜于平民政体。

    1从上下两名称揣侧,这里的“法律监护”当为教导成年人遵守礼法的职司,也可译作“礼法训导”。下文7行的“法律监护”应该是跟这一职司相异而跟29所举者名实相同。

    2雅典政制章六十每部族拈阄选定“竞技委员”各一人,共十人;经过考试后授任,任期四年,在泛雅典娜节主持音乐、体育、跑马竞赛。又第五十六章:“当值执政”

    argon或译“题名执政”主持狄欧尼修大节的戏剧竞赛,第五十七章:“王执政”则主持狄欧尼修小节的戏剧竞赛。

    3纽校iv568说好些史论家认为希腊各邦的平民政体实际上大多数是贵族或寡头政体,因为每一公民都至少有一个奴隶。

    依此节所述“穷人”

    无奴隶,平民政体既然以不畜奴隶的穷人占多数,就不能说他们实质上是少数制政体。

    “妇女监护”

    这一职司,实际不仅较大较富的城邦如塞莫斯易、叙拉古等曾经设置参看吉耳伯特:希腊政制典实卷二337以下

    ,财力较差的如刚勃赖恩gareiu曾经有这种职司迪坦贝格,希腊碑志集470号。

    “儿童监护”这种职司,在亚氏死亡后比在他生前,各邦也较普遍。

    387

    073政治学

    我们现在对于各种职司几乎都已经作了简明的叙述,但1

    169行说得简略,似为偶尔的札记,尚未成章。

    10行开始,只写了一个分句。这一章实际是未完成稿。

    388

    政治学173

    卷h七

    章一我们在进行下一论题最好的理想的

    政体的精确研究前,应该先论定人类最崇高的生活的性质1。

    人们如果对于这点还不清楚,则对于理想政体的性质也一定不能明了。

    [两者既在本源上互相关联,]那么,世界只要不反乎常道,我们就可希望最优良的生活应当寓于各邦在现实情况下所可达到的最优良政体中。所以,我们首先要求取全人类在一切情况之下公认为最所乐愿的某些生活方式;并从而考察公共社会团体所乐愿的生活是否就相同于各个私人所乐愿的生活方式。

    1这句与卷三末句重复,参看前注。

    卷七卷八的编次问题参看卷四开卷注。

    研究政治理想应先考察人类生活,参看卷四章十一1语,“政体原来就是全城邦公民生活的规范”。

    布拉斯来因博物院院刊卷三十九480页

    t。

    blas,rheinisches

    us-eu意到政治学卷八行文较少“希亚托”

    hiatus

    ;纽曼检校卷七也较少“希亚托”

    母音冲突。现世所存当时曾经公开流传的亚氏对话亦然。诸家由此揣测这两卷是亚氏预备在当时问世的,故着笔较严整,取材都为当世所共喻,而说理也取较通俗的方式纽校i“绪论”297298页。

    389

    273政治学

    人类最崇高的生活这个论题,业已详见于院外课程1所授的讲稿;我们认为以前所说大体尚属恰当,现在可以简单地重提几句。我们对于最优良的生活所作的分析,的确谁都不以为误。人们能够有所造诣于优良生活者一定具有三项善因:外物诸善,躯体诸善,灵魂性灵诸善2。论者一般都公认惟有幸福至乐的人生3才完全具备所有这些事物诸善。有些人听到蝇声掠过身边就突然惊惧,有些人偶感饥渴便饕餮纵饮,有些人为了两个铜元4而不惜毁伤他平素最相好的朋友,有些人心志愚昧像小儿或迷惑像疯子5:一个人要是没有丝毫勇气、丝毫节制、丝毫正义、丝毫明哲智慧

    ,世人决不称他为有福快乐

    的人。

    这些命题一经提出,

    1“院外课程”

    ,参看31注。培尔奈认为是“非学术性著作”

    ,即通俗论文,并说在这里,就23一段的行文造句研究,其所撮取者当出于亚氏早年所作一篇伦理对话参看培尔奈:亚里士多德对话[beays,dialoge

    des

    a。

    ]69页。这一论题及以下的辞旨,亦见于尼伦卷一章六、卷十章六。相同的辞旨在下文章十三涉及时,就提示伦理学这一著作。此处何以要取材于共通俗讲稿或早年著作而不取材于先已成书的伦理学,今已难以确切说明它的原因,参看蔡勒:希腊哲学卷二2。

    19。

    2参看柏拉图法律篇卷三697b、卷五743e。

    3“幸福的人生”或译“快乐的人生”。

    人的财物、体格、德性三者都好,其人就快乐而幸福,依尼伦卷一章十一68,“快乐”的意义较重于“幸婚”。

    本章,这两词作同义词应用,参看本卷章九3440。

    4两个铜元为“四分之一”的奥布尔。希腊币制:八铜元合一个奥布尔略同于旧中国通用的银角。六奥布尔合一特拉赫马。

    5这里所举怯懦、无礼、不义、愚昧四例,说明与希腊四德相对的四失或四妄。

    390

    政治学373

    完全可以获得绝大多数人的立即赞同。但如果进一步考究到人生对上项诸善事物

    各自应有多少而后可说是适如其量,各项善物之间又孰重孰轻,人们对这些命题就会发生不同的意见。有的以为人对于[灵魂]诸善德性只需适如其量已经足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