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浪子回头金不换 如海别妻下扬州 (第2/2页)
要想得好,就必须通过种种考验。而坏事都很容易。” “这是为何?” “好事好处是上苍奖励给真心真意之人的。如何检验一个人的真心?唯有经得起各种考验,故此艰难。如唐僧取经,不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如何能取真经,得佛果。” “而坏事因为其坏,就得容易些,人才会去做,不然世人谁会去费劲做坏事?所以,想学好八辈子的事,而要学坏一秃噜就到底。” 贾珍闻言,心中豁然开朗,说道:“还是宝兄弟学问大。就按你说得做。” 不日,宝玉把刊印好的宣讲焦大的小册子拿给贾珍看。贾珍翻看着,啧啧称奇。 遂命人召集府中众人,宣布尊焦大为焦老太爷,负责监察两府所有人。上,可呵斥败家之主子;下,可鞭打不忠不义之奴才。 焦大用手抚摸着宣讲册子封面上自己一身戎装的画像,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地说:“我要去祠堂哭太爷去,那承望到如今这些败家子竟浪子回头了。焦大死了也有脸去见太爷了!” 贾珍等人闻之听之,亦唏嘘不已。 焦大的宣讲册子,被怡康王看到,稀奇不已,不容分说,拿了几本回去不提。 只说这日,有人写了匿名帖儿贴在荣府大门口:“西贝草斤年纪轻,水月庵里管尼僧。一个男人多少女,窝娼聚赌是陶情。不肖子弟来办事,荣国府内好声名。” 见到帖子,贾政气得头都昏了,当即就叫人要“把芹儿和女尼女道等都叫进府来查办。” 贾珠劝父亲稍安勿躁,笑道:“看来是我府的监督举报制度起效了。其实芹儿的事情早已查实,之所以迟迟未责罚他,是另有隐情。”
遂把贾芹外联土匪之事回禀贾政,贾政唬得心惊rou跳,气得差点吐血。钩联土匪可是抄家灭门的大罪。 又听得贾珍、贾珠等人已与贾芹晓明厉害,贾芹愿戴罪立功。已做局,欲引匪人入瓮,届时一网打尽。 贾珠见父亲面色不悦,遂解释道:“因事关机密,怕走露了风声坏了事,又怕惊动老太太,故未告知老爷,望老爷宽谅。” 贾政听儿子如此说,心里不悦去了大半,又听怡康王参与其中,便放下心来。 正月十五,京都发生一件大事,横行京都城郊一带的土匪,被一网打尽。 头功乃宁国府三品爵威烈将军贾珍! 不日,圣上在金銮殿亲自嘉奖贾珍,令其接任其祖父贾代化当年之职京营节度使,虽未提爵,亦是前所未有之幸事。 贾芹戴罪立功,随贾珍进了京营谋职。 近年来,荣宁两府圣恩不断,贾家颓势已转,隐隐有超越祖宗之势。 只说贾珍,自上任京营节度使后,面貌焕然一新,一心只为圣上办事,兢兢业业,不敢稍有懈怠。如此以来,府里的事就有些周转不开。 因见荣国府李纨治家有方,心中便有些抱怨尤氏不中用。 宝玉笑道:“珍大哥哥,你有眼不识金镶玉,大嫂子大智如愚。只因大哥哥素来不给她撑腰,下人们才不怕她。你看我珠大哥是怎么给我大嫂撑腰的。” 贾珍如今对宝玉也是深信不疑, 中秋节前一天,贾珍一大早就派侍妾佩凤到尤氏屋里传话:“老爷好歹定要请奶奶吃酒的。” 尤氏笑道:“请我,我没的还席。” 佩凤笑着去了,一时又来笑道:“爷说,连晚饭也请奶奶同吃,好歹早些回来,叫我跟了奶奶去呢。” 晚上,尤氏从荣府回来,果然贾珍煮了一口猪,烧了一腔羊,备了一桌菜及果品之类,不可胜记,就在会芳园丛绿堂中,屏开孔雀,褥设芙蓉,带领妻子姬妾,先饭后酒,开怀赏月作乐。 席间,贾珍将府中诸事托付给尤氏,要她放手去做,凡事有他撑腰。 三更散席后,贾珍去尤氏房内歇息不提。 只说如海被圣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不日将南下就任。 又因贾敏即将临盆,不便远行,单留贾敏在京,如海又放心不下,正忧愁犯难之际,贾珠、宝玉兄弟俩来了,说是奉老太太之命,来接姑母及表妹回府待产。 如海闻听,心中大为感激。 次日,如海在家设席,贾珍、贾政、贾赦、贾珠、贾琏、宝玉、怡康王、蓉、蔷等均来林府,一为饯行。二为如海前去上任出谋划策。 一切准备妥当,如海带姬妾及黛山黛眉南下赴任。 贾敏、黛玉回荣国府不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