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夏收将至 (第2/2页)
> 其实,想要用一套科学的方式完整的解释中医理论,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更不是一两个人就能完成的任务。 只是偶有所感罢了。 一家人忙活了一下午,算是解了馋。 也为即将到来的夏收,贴补了一下身体,以应对那些艰难的日子。 翌日。 一大早,王承舟又被陈卫红叫醒了。 俩人经过地头儿,才发现麦子真的黄了。 一阵阵热浪翻滚,沉甸甸的麦穗儿随风起伏,摇头晃脑的,展现着丰收的喜悦。 大队里开始进行准备工作。 他们这些村卫生员,需要领取一些解暑降温的药物。 比如:仁丹、清凉油、藿香正气水。 不过,跟现在不同。 那时候物资紧缺,这些都是十分珍贵的应急药品,可不是每家每户都能备上的。 必须要表现出明显的中暑症状,才能申请使用。 所以,也就代表着,大多数人出现了头晕、腹痛、恶心等轻微症状的时候,只能靠自己的身体硬挨过去。 不过,正所谓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 条件再艰苦,劳苦大众总有应对之策。 就比如,上工的时候,尽量早出晚归。 夏日天长,凌晨四五点天就蒙蒙亮了,大家伙儿会趁着露水,提着镰刀去地里头干活。 干到上午十来点钟,日头变得毒辣了,就把割下来的麦子运到打谷场。 然后,在地头儿的树荫下,听着知了叫,乘一会儿凉。 下午,要等到三四点钟才上工。
披星戴月,一直干到晚上九十点,才回家吃饭。 忙碌了一天,身上全是汗水和污渍,老爷们儿会趁着光亮,聚在一起去白河里洗澡。 老娘们儿正好可以趁着空隙,回家抹身子,解除一天的劳累。 不过,这当然是理想的情况。 若是碰上个坏天气,为了赶工,也需要拼死拼活的干。 那个情形,社员们最容易中暑。 瞅着药箱里领到的一点儿药品,王承舟咂着嘴,直想骂娘。 这点儿东西,够屁用啊! 陈卫红似乎看出了他的不满,安抚道: “王承舟,有这些就不错了。” “这还是近两年光景好了,上面才批下来的物资。其实,起到的,只是个安抚人心的作用。让大家伙儿知道,谁要是真的累出病来了,咱有药治!” “所以,用起来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再仔细,可不能麦收还没过一半儿,药品就见底了。” 王承舟差点儿气笑了。 合着,这不是药,是吊在前头,吸引驴子拉磨的胡萝卜! 可情况如此,一个人也无力改变什么。 只是暗自琢磨着,明天抽空去后山一趟,看看能不能找些缓解中暑症状的草药。 大家不是王爱朵,不用吃,单是用眼瞅着,就能解馋了。 真出了什么状况,这些小药,作用有限。 领完药,俩人又帮着往地里头弄了几口大水缸。 夏日干燥,打场的时候,水缸可是必备的消防用具,容不得半点儿马虎。 而且,实在热得不行了,还可以洗把脸,降降温。 忙活了一阵儿,王承舟去了后山。 天气炎热,溪涧边儿却一片清凉。 栾红缨本来就喜欢玩水,当下,更有了在水里嬉戏的理由。 一个人坐在大青石上,汗衫凉薄。 旁边儿搁着她那把随身的红缨枪。 脚丫时不时踢踏一下水面,惊得游鱼四散而逃。 不一会儿,却又重新聚集过来。 挤在一起,张着嘴儿,看起来傻乎乎的,逗得始作俑者嘴角挂着没心没肺的浅笑。 双方,乐此不疲。 刚从地里头出来,晒个半死的王承舟,可真是羡慕极了。 可又觉得少了点儿什么,便跳上去,在她身边儿坐下来,兴致勃勃的比划着什么。 “大西瓜?” 栾红缨咽了口唾沫,美眸中满是渴望。 王家村坐落在白河边上,自然少不了沙滩地。 由于沙地不能固墒,一般的农作物种不了。 可西瓜,却十分喜欢沙土地。 而且,早西瓜生长周期又短,往往在雨季到来之前,就能收获完。 所以,大队在河边儿种了好几片西瓜地。 不过,由于栾修武跟村儿里人不对付,栾红缨又时常窝在山里,夏天的时候,偶尔也能吃上一两回西瓜,可从来不能过瘾。 一听他提起这个,栾红缨口水都差点儿流出来了。 王承舟看得只想笑,拍着胸脯保证,收麦子的时候,自己一定给她弄来几只。 然后,泡在清凉的溪水里,甚至还能吃上爽口的冰镇西瓜! 凭空画出的大饼,当场就把栾红缨套牢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