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回到知青下乡那些年_第一百三十八章 麦忙天去钓鱼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八章 麦忙天去钓鱼 (第2/3页)

  心底里,对于这个年轻得过分的村卫生员,已经有了几分敬佩。

    只是,不知道怎么的,两人有点儿八字不合,瞅见对方就来气。

    一听他说话,本能的就想犟嘴罢了。

    “你个憨货!”

    老郭头一听,上去照着自己儿子的脑袋,来了一下,骂道:

    “胡说八道啥呢?”

    “人家不用药就能治好你媳妇儿,你还不乐意了?”

    “你家是衬金山还是衬银山?真要给你开几副正儿八经的草药,你有那球本事去抓吗?”

    “不识好歹的东西!”

    郭大柱被骂得狗血淋头,却根本就不敢还嘴。

    憨笑着往后撤身子,生怕挨打。

    王承舟连忙劝慰,解释道:

    “其实,鲤鱼在很多古书中,都是当做药材记载的。”

    “比较有名的,就是《神农本草经》中说:鲤鱼胆,味苦、寒。主目热赤痛;青盲明目。”

    “北齐,徐之才的《药对》中说:鲤鱼,味甘、寒。治水肿胀满,脚气,黄疸,咳嗽气逆,下乳安胎。”

    “从鲤鱼胆、鲤鱼rou到鲤鱼鳞,各方医家都有过考证,分别具有不同的功用。”

    “中医治病,讲究一个时机,只要时机对了,别看只是一味食材,功效却并不比那些名贵的药材差。”

    郭家父子都听傻了。

    想不到一条鲤鱼,还有如此多的讲究,连那书本上写的都有。

    郭明月杏眼圆睁,一眨不眨的盯着他,芳心震撼。

    因为一些难以释怀的往事,她可是下过苦功,想要学习医术的。

    奈何,一个农村丫头,没有人教授,废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只是认识了些字,根本就看不懂艰涩的古文。

    更别说医书中难懂的词汇了。

    就比如:阴阳、表里、虚实、寒热。

    一个简单的八纲辨证,没人为她做解释,想破脑袋也不可能真正明白的。

    所以,听到王承舟引经据典,脱口而出就是那些让自己望而生畏的话,心里头别提是什么滋味了。

    “所以,有可能的话,去白河里抓几条鲤鱼,既不用花钱,又能治好春桃的病症,何乐而不为呢?”

    王承舟松了口气,觉得今天的任务应该是圆满了。

    老郭头一家,日子艰难,自己治了一场病,却没有让他们花钱。

    用的都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不会增加他们的负担,算是尽到了医者的本分吧。

    哪知道,门外忽然响起了一阵叫嚷,“郭大柱,你咋还不去上工?”

    “昨天你就旷了一天,今儿个还不去,工分还想不想要了?”

    “快点儿,去地里头割麦子!”

    “来了来了!”

    郭大柱一慌,哭丧着脸,手忙脚乱的往外面跑去,回头喊道:

    “爹,要不,你耽误一天吧。”

    “我得去挣工分,要不然,家里又添了一口人,到时候分的粮食该不够吃了。”

    “还有那鲤鱼……娘诶,谁顾得着去弄它啊!”

    说着,一溜烟儿的跑了。

    估计是村干部见地里干活的人不够,特意上门来催促了。

    毕竟,当下可是农忙,老天爷不等人。

    如果不能尽快把麦子收割完,一场雨落下来,地里头可都要生芽子了。

    “大柱!”

    老郭头紧追了几步,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来了。

    跺着脚,深深的叹了口气。

    郭明月嚅嗫着,愁得两条柳眉都拧到一起了。

    这一家子,日子,是真的难呀!

    王承舟沉默了一会儿,暗自叹了口气,笑道:

    “算了,救人救到底,送佛送到西!”

    “老郭,你在家照顾儿媳妇吧,毕竟,小孩子刚出生,确实离不了人。”

    “至于鲤鱼,我帮你们弄去。”

    “看病抓药,看病抓药,咱不能只看病,不给患者抓药,是不是?”

    “承舟小子……”

    老郭头垂着手,眼眶中溢出两滴浑浊的老泪,喉咙一下子哽住了。

    短短一天的功夫,眼前的年轻人,可是让他们一家承了不得了的恩情啊!

    可是,实际上,两人不过是一面之缘。

    自己只是在瓜田里随口指点了他两句,那算什么交集?

    老郭头心中感叹着,一步一步走上来,握住他的手,使劲儿摇着。

    “没事儿。”

    王承舟特别不善于应对这样的场面,尴尬的笑着,“谁家都有困难的时候,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