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回到知青下乡那些年_第一百六十三章 打翻了新华字典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三章 打翻了新华字典 (第1/3页)

    第163章打翻了新华字典

    王承舟之所以一眼就断定许万年是蛋白质过敏,是因为前世见过很多先例。

    大夏天的,爬叉是烧烤摊上的美食,却也酿成过不少祸患。

    荨麻疹是最典型的过敏反应。

    用西医的话来说,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对特定食物产生不正常的免疫排斥。

    主要的治疗方法有什么抗组胺、打激素、以及通过植入抗原制剂让身体逐步适应过敏原的脱敏疗法。

    总体来说,就是哪里出了状况,就治哪里。

    而中医的解释,却有所不同。

    一般认为,过敏是正气不守,外邪入侵所致。

    究其原因,还是脏腑功能失常,阴阳不能相互为用。

    《素问》中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就人体而论,内在的脏腑精气化生、支助、决定着外在的气血状态。

    “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侯若一,命曰平人。”

    对于正常人而言,阳气密固于外,阴气平和于内,阴阳协调,脏腑功能齐全,皮肤血脉就会强盛,不会轻易为外邪所侵。

    就像王承舟和徐小芷等人。

    他们虽然也吃了爬叉,可却不会像许万年一样,突然间发了一场大病。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所以,以中医的观点来说,花粉过敏是肺之故,爬叉过敏与脾有关。

    要想彻底治好过敏,必须从根源上下功夫,而非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荨麻疹若是遇热发,就要用麻黄加术汤;若是遇寒发,则要用逍遥散加红枣。

    其中,白术是祛脾湿的,红枣是健脾胃的,都是在脾脏上做文章。

    很多人说中医用来治病的五行生克理论,是生搬硬套的伪科学,根本算不得理论依据。

    可正是这种法于自然的整体生命观,根治了一个又一个反复发作的荨麻疹病患。

    当然,眼下条件简陋,情况紧急。

    即便把王承舟打死,他也弄不来麻黄、白术、茯苓、红枣……

    只能先用针灸的方法,帮他止住身体的不适,褪去高热。

    而后,便在血海和曲池下针了。

    血海是足太阴脾经上的xue位,曲池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xue位。

    加上足三里,就是人们常说的湿疹三针。

    王承舟一边忙活,一边解释。

    几个知青瞅着外面漆黑的天空,再看一眼痛苦万状的许万年,只好硬着头皮钻进了夜幕里。

    还好,王红河起来了。

    身后还跟着一个小尾巴,王爱朵。

    李玉珠在屋子里气得差点儿破口大骂,可还是阻止不了四丫吃瓜的心。

    其实,说吃瓜有点儿冤枉她了。

    由于跟徐小芷和于华做了邻居,三个丫头的关系很好。

    爱屋及乌,下乡的男知青出了状况,她也不能不管不是?

    “大,你也过来了。”

    几个知青看到王红河,终于松了口气,“王承舟说许万年得了荨麻疹,需要用白蒺藜、苍耳子和夜交藤,可我们都不知道那是啥玩意儿。”

    “虽然有点儿印象,可一时间也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

    “要不,你带我们去找找吧。”

    见几位知青同志眼巴巴的盯着自己,王红河皱巴着老脸,一时间也为难住了。

    听到他们仔细解释了一通,才恍然大悟,一拍大腿,“噫,我还以为是啥,那好找嘞很!”

    “白蒺藜咱们河堤上就有,有些马虎蛋去河里洗澡,光着脚丫子,总是被扎得嗷嗷乱叫,咱都叫它狗娃刺。”

    “苍耳子就更常见了,咱村子附近到处都是,一到秋天的时候,总是黏在衣服上,可烦人了。”

    “至于夜交藤,听你们的描述,在咱这儿叫首乌藤,去后山伐木的时候,路边的沟里爬的就是。”

    几个知青终于松了口气。

    连忙分头行动。

    四丫领着徐小芷和于华去找白蒺藜,刁青松和赵瑜去找苍耳子,王红河一个人去后山找夜交藤。

    午夜,雾气升腾,潮气很重。

    王承舟担忧王红河一个人去后山有危险,连忙喊住了他,把手电筒塞进了他手里。

    “不碍事,不碍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