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回到知青下乡那些年_第一百六十三章 打翻了新华字典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三章 打翻了新华字典 (第2/3页)



    王红河嘴里说着没事儿,到后山还不跟到自个家儿一样?

    可紧握着手电筒,一张老脸还是笑成了菊花。

    一群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大晚上的,抹黑钻进了夜里,满山遍野的找药材。

    在城里的时候,怕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屋子里。

    王承舟捻针行气,再加上大椎放血,一通cao作下来,许万年的脸色渐渐安宁了下来,悠悠转醒。

    朦朦胧胧的睁开眼,瞅见王承舟,咧着嘴一笑,嘟囔道:

    “王秀才,咋在这儿?”

    “我正梦见抓爬叉呢,一把接一把的,提的水桶都快装满了。高高兴兴的,准备回家烤了吃,不成想,一脚踩空,掉进了岩浆里,烫得我呀,都能闻到自己身上的焦糊味儿了!”

    “可不知道为什么,就是醒不过来,到底是咋回事儿?”

    这小子,出了一身大汗,脸色苍白,却仍旧傻呵呵的笑着。

    可真是饿死鬼投胎,还想着吃爬叉呢。

    王承舟翻了个白眼儿,正准备告诉他,短时间内他恐怕是不能再享受那道美食了。

    哪知道,许万年躺在床上,蛄蛹了一下,皱着眉头道:“王秀才,我身上咋这么难受?”

    说着,伸手摸了一下,吓得脸色惨白,声音都哆嗦了,“这是啥,我身上咋起了这么多的疙瘩?”

    一把扯开袖子,胳膊上崎岖不平,皮肤里像是钻进了什么怪异的虫子,起了一片扁平的硬块。

    吓得这小子惊叫一声,就要爬起来,可终究是太过虚弱,又重重的躺了回去。

    “许万年,你得了荨麻疹,是吃爬叉引起的。”

    王承舟不得不告诉他这个残酷的事实,严肃道:

    “你的症状很严重。”

    “要不是赵瑜和刁青松发现的及时,并及时叫我过来,你的小命都不一定保得住了。”

    “以后,爬叉你不能吃了。”

    “啥?!”

    许万年一声惊叫,满脸的不可置信,神情立刻就沮丧了起来,“王承舟,你开玩笑的吧?”

    “昨天晚上我才过了一把瘾,枯燥乏味的苦日子终于有了点儿盼头,你却告诉我以后都不能再吃了?”

    “你知道,半年来,我们都是怎么过来的吗?”

    语调凄凉,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不怕你笑话,当初,你给我们的那只兔子,是我们仨这半年里吃的唯一一次荤腥。”

    “整天吃红薯面儿馒头,而且,还吃不饱,我们走路的时候,腿都发软了。”

    “那只兔子,我们搁锅里煮了煮,仔细分成了三份,馋得连骨头都舍不得扔,嚼成渣吞了下去。”

    “现在想起来,喉咙里还剌得慌,却又让人无比怀念。”

    “王承舟,你知道吗?昨晚上的油煎爬叉,真的是让我的灵魂都充实起来了,让我又有了坚持下去的力气,你却告诉我,今后都不能再吃了?”

    许万年动情的说着,一个大老爷们儿,眼睛里满是泪花。

    王承舟不知道他受了什么样的煎熬,可知道他一定不只是因为爬叉,才委屈成这样。

    因为徐小芷的优渥生活,他想当然的忽略了知青的苦楚。

    根本就体会不到,这些城里来的知识分子,到了乡下,生活突然间陷入了贫瘠,完全看不到希望的状态。

    哎!

    王承舟叹了口气。

    可这种文青的语调,却和爬叉联系在一起,听起来咋那么的好笑呢?

    直到浓重的雾气开始往屋子里翻涌,许万年咬着牙,都快坚持不住的时候,一行人终于匆匆忙忙的赶回来了。

    王承舟松了一口气,连忙着手熬制汤药。

    大家伙儿跟着帮忙。

    于华年龄大一些,跟许万年、赵瑜和刁青松三个男知青差不多,都是二十出头,懂事许多。

    出于女性的温柔,找来一块儿毛巾,用热水浸湿,拧了拧,敷在他的额头上。

    轻轻安慰了他几句。

    温言细语的样子,可比王承舟洋腔怪调的,只想笑话他,可人多了。

    骤然得了重病,差点儿死过去的许万年,感动得都快哭了。

    王承舟熬好药水之后,放凉了一点儿,嘱咐刁青松和赵瑜两个人给他擦拭一下身体,凡是起风团的地方,都要洗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