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四章:神通不神,术法有法! (第4/5页)
不效法谁,自己就是这样,然也——那个自然。” “老子还患有身,庄子则最洒脱,自顾与造物者游去了。孔子只论生前,不谈死后。圣人佛陀道祖都只能度己,度不了人。唯有吕洞宾,是个热心人,不信邪,但度了几百年,也没度几个,估计也心灰意冷了,不陪大家玩了。他们都如此,何况老衲乎?所以,到底有没有长生,老衲也无法回答,欲知真相,唯有自己尝试。” 王平叹道:“是啊。长生无凭。修仙学道,不过是因为不甘心。不过,话回来,不试试,又怎么知道呢?” 确实,面对岁月这把杀猪刀,圣贤也表示无能为力!故孔丘才有“逝者如夫”之叹。太上才说“吾尚白首,衰老熟年!”。佛陀则感叹:“神通不敌业力!” 不过明白归明白,并不等于就可以打着“四大皆空”的幌子,然后就心安理得的混吃等死,什么都不做。身为道人,不试试,又怎么会甘心呢? 魔僧赞道:“不错,正是因为有不甘心的古人,所以,世上才有了仙道。仙道的真谛,就在于窃夺造化那‘行健,生生不息’的本事!好了,说了这么多,老衲却是有些乏了,你且找你这老叔学术法吧。” 两人此番暗中交流,写来话长,其实并没有耽误多少时间。金罗盘自然不知这短短功夫里,王平就抽空做了趟私活,见他一脸沉思,也不打扰,等他露出明悟之色,方才呵呵一笑,打破沉默。 “看样子,长青你是深有所得啊,说说看,刚才想明白了什么?” 王平回道:“我在琢磨着,既然这神通没什么鸟用,那么,这所谓的‘心能转物’,怕是也不怎么靠谱!” “哎呀,可不就是这样么?你可算是想明白了。” 金罗盘就一拍大腿,说道:“心力,锻炼到至极处确实有些妙用。这点,我们不否认。但是从道学角度来看,修性不修命,是不究竟。一味追求心力,有失偏颇,不足取。为何要这么说呢?因为‘万物负阴而抱阳’,这心物本是一元,不可孤立。这心份属阴质,有心无物,这心就是无源之水,难以独立存在。无心呢,即为死物,不会成为生命。” 结合魔僧往日所述,王平彻底明白了“心法”的本质,就回道:“确实如此,纵观世间万物,就可以发现,无心则久,为物理元素,比如山石。有心则为生灵,有生则必有逝。孤阴不长,独阳不生。既为生,则必阴阳混一,阴阳离绝即逝。此即至理,心也不能例外。独修心力,纵能修练出阴神,纵能勘破,纵能不动心,去诸相。但物还是物,相还是相,不会因人心而做出改变。纵能一定数月,可使日月不转乎?纵能明心见性,诛欲灭苦,能使人不需外物而独自存活乎?” “不错,就是这个理!” 金罗盘道:“心果能转物乎?能也不能,能者,可转自家感受。不能者,物理世界。说白了,心力就只能精神通灵,却不能现实显圣。所谓离欲去相,灭心断识,心能转物,脱离轮回之类,所灭者,唯己心而已,却灭不了天地万象,日月轮回。天地就是天地,自己就是至高无上的主宰,管你那个?管你佛陀道祖还是盘古鸿钧?那个的我账都不卖,老子自己运转自己的。” 顿顿,续道:“当然,道家也并非因此就否认心力,只是,认为一味唯心有失偏颇而已。道家不追求在自己心头上玩把戏的狭义之神通,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直接作用于现实物质世界的大神通。” “比如,这个…”,说到这里,就凝神掐决,挥手一招,喝声风来!片刻后,窗口就旋起一道轻风,迎面吹来。 说实话,这风真心不大,也就堪堪达到令人有感觉的地步,但也足够让人惊讶了。王平就睁大眼睛,讶然道:“何能至此?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么?” 看得出来,对金罗盘来说,刚才这下,也不轻松。闻言连忙就松了指决,回道:“对了一半,还有一半你能想明白么?老叔提醒你一下,这道家施术的关键,也在这心力。但不承认它是一家一姓之心,只是吾人本具之心罢了!” 王平思索半响,回道:“是‘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么?” 金罗盘道:“不错!道家法术的关键,就在于虚其心,虚心则‘寂然不动,感而遂通’,通则‘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以自家之气,感应沟通调用天地之气,达成所需之术法效果。” 王平恍然大悟,回道:“我懂了。道法不是‘驾驭天地’,也不是‘镇天灭道’,而是虚心融于天地造化,与其为友,以气为媒介,沟通借调。” 金罗盘就哈哈大笑起来:“与天地自然交朋友?这话也就比‘镇天灭道’稍微强点,不过还是说得有点大,还不够虚,恐难调动天地之气。你看道人施法念咒,都是以天地为师,天地为君父,吾为臣属。还要告祷神明,请赐法借下界玄孙小道一用。诚惶诚恐,恭恭敬敬,事后还要焚香奉神,感谢一番。能虚成这样,也就差不多了!你见过有就招呼一句‘老天’啊,这江湖告急,我老金要施个法,弄俩钱花花,大家都是哥们,你就帮帮忙刮点风下点雨吧,让我对这些个老百姓有个交代之类咒语么?” 王平若有所思,大有所得。回道:“老叔说得极是,是小侄想得差了。这道人明知道这世间无神,却偏偏还要焚香敬神,这缘故原来便在这里,目的就是敬奉天地,并通过这一系列的仪轨,来锻炼自家的心虚度,心信力,心诚力,加深和天地的契合度,增强效果。” “是的。”,金罗盘回道:“所以,太上才三番五次提倡‘虚’。唯虚,方才能容。太上云:谷神不死,是谓玄牝。这谷神,众口纷纭,有很多种解释。但在道门看来,它很简单,就是虚。能明白这点,也就明白后面那段的意思了...太上为什何特别看重这个虚。因为他观察到‘物极则反,月盈则亏,物壮即老’的规律。所以,虚,就是不欲盈,不欲壮。所以,欲不老不死,就不能壮。须得时常维持在‘不盈不壮’的虚的状态,永远也别达到物极则反的那个极点。” 不得不说,这金罗盘虽然修为不怎么出挑,但这理法还真悟了个透彻,就连魔僧这等元神老怪,也是赞叹有加。 这老叔所论太上持虚之理,应之世间万事,无不契合。王平深有为然,但于仙道应用上,还未透彻,遂道:“理诚如此,但仙道却要抱着‘天行健,运化不息’的心态,以期达到‘宇宙在乎心,万化在乎手”的境界,却又与此虚似有冲突,奈何?” 闻言,魔僧就笑了起来:“两者其实并不冲突,无论儒道释,目的都在于解决疑惑,发现真相。所以才说悟道修道嘛。不然老子还饶舌五千言干嘛?直接打开八卦炉,炼它几炉九转金丹撒下来,不更省事么?” 金罗盘和魔僧英雄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