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色芬芳_铁头娃 四十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铁头娃 四十三 (第2/3页)

    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广阳战斗、薛公岭战斗、陆房突围、梁山战斗、温塘战斗、町店战斗。

    晋察冀军区主要战役战斗:

    雁宿崖战斗、黄土岭战斗、百团大战、冀中区“五一”反扫荡战役、晋察冀1938年秋季反围攻。

    山东纵队主要战役战斗:

    孙祖战斗。

    山东军区主要战役战斗:

    郯城战斗。

    冀鲁豫军区主要战役战斗:

    晋冀鲁豫军区反攻战役。

    120师主要战役战斗:

    八路军的抗战海报

    雁门关战斗、收复晋西北七城作战、齐会战斗、陈庄战斗、上下细腰涧战斗、百团大战。

    129师主要战役战斗:

    1938年,山西洪洞县马牧村八路军总部合影

    夜袭阳明堡、神头岭战斗、七亘村战斗、响堂铺战斗、长乐村战斗、百团大战、沁源围困战。

    抗日根据地

    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的军事、政治组织。1937年11月聂荣臻创立了第一个抗日根据地。开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这些抗日根据地成为1938年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抗日主要战场之一。以下是几个主要的中国抗日根据地: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1937年11月由八路军115师开辟的最早的抗日根据地。以五台山为中心,1938年建立了正式领导机构——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选举实行“三三制”。华北最大的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结束前占有山西、河北、察哈尔、热河、辽宁五省的部分地区,面积40万平方公里,人口2500万,下辖108个县。八年抗战中当地武装与日本军队及伪军作战3.2万余次,毙伤日伪军35万余人。

    晋绥抗日根据地

    1938年,八路军120师一部进入大青山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这就是晋绥抗日根据地最早的雏形。由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和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合并而成,1

    1943年秋,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942年合并后,以晋绥边区行政公署为正式领导机构。公署主任续范亭。范围包括山西西北部与绥远东南部,是陕甘宁边区的前卫阵地。八年抗战中当地武装与日本军队及伪军作战1.01万余次,毙伤日伪军约10.07万人。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以太行山为中心建立的抗日根据地,由八路军129师在刘伯承、徐向前、邓小平的率领下,合并晋冀豫、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形成的。是南北抗日根据地的联合点。1941年领导机关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成立,杨秀峰任主席。在1938年曾配合武汉会战袭击平汉铁路沿线日军。

    地处华北南部和华中北部,分晋冀豫和冀鲁豫两个军事战略区,活动范围包括了济南、徐州、太原、开封、石家庄等战略要地,总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八年抗战中当地武装与日本军队及伪军作战3万余次,毙伤日伪军19万余人。

    1939年,八路军115师在山东梁山泊地区战斗

    山东抗日根据地

    最早由山东民兵自主创立的游击队开辟,以沂蒙山区为根据地中心。当地民兵在1938年被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1939年罗荣桓率领八路军115师与山东纵队汇合。于1940年8月成立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作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黎玉为首席代表。

    活动范围由山东大部与河北、江苏一小部分,总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八年抗战中当地武装与日本军队及伪军作战1.9万余次,毙伤日伪军约15万人。

    军服

    八路军军服为上衣立翻领、对襟单排五粒扣、四个明贴袋。八路军、新四军都佩戴“青天白日”帽徽,但臂章上却清楚地标明了自己的身份。八路军佩戴“八路”长方形臂章,新四军佩戴“新四军”或“N4A”的臂章。

    理论上,除无军衔、无“符号”胸章、包括朱德、彭德怀在内的绝大多数军官均无大礼服和毛呢料制服(也有叶挺、林彪等例外)外,八路军、新四军军服服装与国军中央军和除东北军外的其他部队完全相同。但实际上,八路军军装色调极其混乱,骨干部队为继承自中央红军的草木灰色,早期少部分得到国军后勤供给的部队为仿德国灰色,后来军服均为根据地土法生产,山东、河北制成时通常为黄绿色,穿着后逐渐褪成黄灰或灰白色。陕北制成时多为灰色,穿着后逐渐褪成草绿色。新四军位于江浙,条件较好,一般为较稳定的蓝灰色(现代影视作品中通常以德国灰色作为两支军队的标准色调)。除极个别外事军官获授军衔外,两支军队均只有臂章标明自己的军级番号,并将姓名和部别写在上衣左胸内布片上(不同于其他国军和汪军,八路军的布片朝内,外观不可见),俗称“符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