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色芬芳_铁头娃 四十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铁头娃 四十三 (第3/3页)

content2'>

    早期八路军、新四军都完全佩戴“青天白日”帽徽,且1937年更换帽徽(原红军纯红五星布制帽徽)时,由于戴上了昔日“敌人”的象征,两支军队均发生过士兵抵制甚至因此逃离部队的事件。帽徽是按照国共合作协议,由南京(重庆)方面提供的。1940年,由于发生了皖南事变,引起新四军全军极大愤怒,新四军残部和重建后的新四军基本不再使用此帽徽。与之不同,八路军由于1940年后兵员大幅扩充,远远超过3个师的协议规模,加上国共合作时好时坏,无法获得国统区工业部门才能提供的青天白日珐琅帽徽,越来越多的官兵军帽上没有青天白日帽徽而是仅有两粒仿德国山地帽式纽扣,这并非“以扣代徽”,也非政治原因所致。事实上,1940年后的八路军军人是否佩戴帽徽相当自由,无任何规定或推荐,亦不纳入班兵风纪考评,有的军人将青天白日帽徽一直戴到国共破裂的1948年。

    军歌

    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华北前线,深入敌后,进行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争,成为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军事力量。1939年末,诗人公木和作曲家郑律成共同创作了由六首歌曲组成的《八路军大合唱》,《八路军军歌》即其中的一首。这首歌的旋律浑厚深沉,蕴含着内在的力量,讴歌了经历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人民军队的光辉业绩。

    《八路军军歌》歌词如下:

    铁流两万五千里,

    直向着一个坚定的方向,

    苦斗十年锻炼成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一旦强虏寇边疆,

    慷慨悲歌奔战场,

    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

    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

    游击战,敌后方,铲除伪政权;

    游击战,敌后方,坚持反扫荡。

    钢刀插在敌胸膛,钢刀插在敌胸膛。

    巍巍长白山,滔滔鸭绿江,

    誓复失地惩强梁。

    争民族独立,

    求人类解放,

    这神圣的重大责任都担在我们肩上。

    《八路军进行曲》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我们是善战的前卫,

    我们是民众的武装,

    从无畏惧,

    绝不屈服,

    永远抵抗,

    直到把日寇逐出国境,

    自由的旗帜高高飘扬。

    听,风在呼啸军号响,

    听,抗战歌声多嘹亮,

    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解放的战场,

    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去敌人的后方,

    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向华北的原野,

    向塞外的山岗。

    此歌作于1939年冬,原名《八路军进行曲》,为《八路军大合唱》之一。

    解放战争时期对歌词作了部分修改,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88年7月,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历史影响

    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为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八路军在敌后战场的作战牵制了日军在华正面战场,对抗战的全局胜利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纵队,在1937年9月到1945年3月的7年半(华南抗日纵队缺1943年以前的数字)中,总计对敌大小战斗11.5万余次,击毙和杀伤日伪军计96万余名,俘虏日伪军计28万余名,争取投诚反正日伪军计10万余名,日伪总共损失计136万余名。主要缴获:炮类共计1028门,机枪共计7700余挺,步马枪43万余枝,攻克碉堡3.4万余座,攻克据点1.1万余个(参见参考文献1)。

    至1944年5月,八路军建立面积达246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的抗日根据地,至1945年8月,八路军发展到90多万人,成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组成部分。

    八年抗日战争,八路军总共歼灭日伪军125万余人,解放了大片国土,为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部队发展到100余万人,成为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力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对于推动全民族抗战,开辟华北敌后战场,夺取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重要作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