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72.驱狼逐虎 (第1/2页)
接着,戏志才又说:“杜伯侯之才,戏某早有所闻。 伯侯虽是文人,但颇有军事谋略,可堪大任。 丞相可发诏令,诏命杜伯侯为河东郡太守,并公告天下。 现如今,河东郡把控在贼人卫固、范先手中,而欲奉高干为太守。 但袁绍因为冀州被朝廷收复,不敢封高干为河东郡太守。 不过,河东郡脱离朝廷控制已有数年。 但自左贤王被丞相打怕之后,至少十年不敢来犯,高干也无后援。 可令子龙将军发起攻击青州之战,令袁绍无暇兼顾高干。 伯侯可在十名羽林卫护送下,先入河东郡,麻痹卫固、范先和高干,暗中联络百姓子弟为其所用,然后暗派许禇将军率羽林军万余,接应伯侯及其子弟兵。 如此,我军兵力不足问题也可解决,而且无须大动干戈,劳民伤财。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此乃三十六计中的以逸待劳之计也。 丞相若用此计,必得河东郡。” ~~ 众文武频频点头。 待戏志才说完,众人又拍手叫好。 他们对戏志才之计赞叹不绝。 ~~ 李白遂让许禇、杜畿依计行事。 于是,杜畿领十名羽林卫先行出发。 但他在赴任河东郡太守的路上,被河东的豪族、同时也是郡掾吏的卫固、范先以及高干叛军,带着几千兵马阻断在黄河渡口,拒绝李白任命的新太守杜畿入境。 随后赶来的许禇见状大怒,要挥军征伐高干、卫固和范先。 ~~ 杜畿拦住许禇。 他说还是按戏公大计行事较妥。 如果将军率部征伐,河东郡势必大乱。 当地百姓损失也会非常大。 这对于之后的治理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 许禇勇武过人,但并非不讲理之人。 他只是担心杜畿的安全。 他只是舍不得杜畿这样的人才出现意外。 ~~ 杜畿感谢许禇的关心。 他决定还是以身犯险。 他说即便有难,也要让高干、卫固、范先吃惊,让这些乱臣贼子知道朝廷派来的人不好惹。 他决定自己单人上任。 ~~ 许禇对杜畿大为佩服,遂屯兵等候杜畿的消息。 于是,杜畿绕道浢津渡过了黄河,进入了河东郡。 许禇率部也尾随而来。 ~~ 杜畿进入河东郡,抵达首府,范先和卫固就很被动。 于是,范先坚持要杀掉杜畿。 他先后杀掉了三十多位下属官吏,以此恐吓杜畿。 杜畿却不动声色,稳如泰山,比战将还战将,比虎将还虎将。 虽然他只是一介文人,但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 卫固跟杜畿相识多年,也算是老朋友,这时见状,便劝说范先既然杜畿没有带兵来要消灭我等,我等杀掉这么多人,杜畿也没有反应,那么就让他当一个傀儡太守吧! 否则,杀掉杜畿,李白盛怒之下派大军围剿,我等也未必能有好下场。 再者,听说许禇率大军屯于黄河边,可怕! 若我等杀杜畿,估计许禇也会灭我等九族。 ~~ 于是,卫固和范先就同意了杜畿就任河东郡太守。 而杜畿为了麻痹卫固和范先,任命卫固为河东郡兵马都督,任命范先为中郎将,统领全郡兵马。 这份诏书也是戏志才早就替杜畿写好的。 ~~ 杜畿将河东郡全郡的实权全部分给了卫固和范先。 此二贼才放松下来,感觉杜畿是很好欺负的。 二贼更不把杜畿放在眼里了。 但是,许禇的“大军”威胁仍然没有解除,卫固和范先就想快速扩军备战。 杜畿没有明确的反对,却给他们出了个主意。 他劝说卫固和范先,如果强迫百姓当兵,势必伤害民意,百姓就会跑掉。 他说不如多花点钱招募军队,百姓为了钱就会来当兵。 ~~ 实际上杜畿很清楚当时募兵的问题,就是下面的军官看到有利可图,就会吃空饷,虚报人数,最终钱没少花,但兵却没招多少。 等卫固、范先募兵之后,杜畿又给了卫固和范先出了个馊主意。 杜畿说现在军队里的军官,平时回不了家,意见很大,不如平时让他们回家,有事之时,再召集起来打仗。 如此,这些人会很感激二位将军。 卫固和范先又稀里糊涂地同意了。 结果卫固和范先的很多爪牙就被遣散。 ~~ 反而,杜畿却暗中拉拢大量的校尉、都尉、部曲督。 他是合法的河东郡太守,要拉拢人是很容易的,可以当面给被拉拢之人写任命书。 ~~ 高干之前被左贤王装进狗笼里。 袁绍花了五百两黄金、一千两白银、二千两盐、三千匹布、十万石粮食换回高干。 高干慑于许禇威名,而且他兵力不足,感觉难以对付许禇,便回青州,向袁绍述职,也向袁绍请兵。 他想打垮许禇大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