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98章 田公,好自为之吧 (第3/3页)
d='gc2' class='gcontent2'> “单就是秦时的华阳宫变、吕太后驾崩时的诛吕之乱,也应该让田公,对这样的事提起足够的重视啊······” ··· “自吕太后之后,汉家对我们这些外戚,本就是防之甚于防川。” “先帝之时,南皮侯、章武侯兄弟二人,作为当朝皇后的手足兄弟,尚且要被满朝公卿苛待;” “夫人不是皇后,田公也没有南皮侯、章武侯那样的名望。” “又为什么要在这关乎宗族存亡的大事上,不再三慎重呢······” 又是接连几声质问,田蚡面上苦闷自更甚一分; 纠结许久,终也只得没什么底气的开口道:“如果是皇长子得立为储,我或许不会在这件事上这么坚持,甚至可能会劝阻夫人。” “但太子,并非是陛下的嫡子或长子啊?” “——公方才说起的例子,孝惠皇帝是太祖高皇帝的嫡长子;” “——陛下虽然不是嫡子,但也至少是当时,先帝尚存于世的长子。” “可如今的皇九子,却是非嫡、非长而得立。” “既然皇九子可以,皇十子又为什么不可以呢?” “难道你王氏、我长陵田氏加在一起,比不过他贾氏吗?” “还是如今的贾皇后,比夫人都更能母仪天下、更能在将来辅左少弱之君呢?” 听闻此言,王信顿时就明白过来:自己方才那番话,田蚡压根就没听进去多少。 但考虑到此事,终究也关乎自己家族的兴衰、存亡,王信纵是万般不愿,也只得再最后道出一言。 “田公知道当年,先帝从代国来到长安,入继大统之时,天下人是怎么说先帝,和已故薄太皇太后的吗?” ···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 “皇九子得立为储,并非是其母族:贾氏,为其提供了多大的助力,又或是皇后多么努力的为皇九子争取。” “皇九子得立为太子储君,和先帝入继大统一样,是因为‘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道理” “这就像是捧在手心里的沙子。” “——越用力的攥紧,就越会从指缝中滑落;” “唯有不争不抢,轻轻地捧在手里,才有可能等来那命中注定的机会······” “皇九子得立,不是皇九子自己,或是皇后、贾氏外戚争来的,而是陛下、太后定下的。” “公子若想得立,唯一的办法,也同样是什么都不做。”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将来的一天,让陛下因为‘别无选择’,而选择与立公子。” “反之,夫人和田公做的越多、越想争储夺嫡,就越会让陛下对公子感到厌恶。” ··· “公不信?” “呵······” “——卫尉塞侯直不疑,是一个非常爱惜羽毛,不愿意和任何人交恶的人。” “这样的人,都分别找上了你我二人,警告我们‘少去绮兰殿’,这其中的意味,田公难道不明白吗?” “能把直不疑逼到这个份上的,只有陛下。” “而陛下默认这些事,定然是因为太后发了话。” “小夫人搬去凤凰殿,则是皇后对夫人的警告;” “而公子被接去太zigong,更是太子毫不掩饰的告戒我们······” 道出这最后一语,王信终是从座位上起身; 举棋不定的看向田蚡,深深凝望向田蚡目光深处,看了足足有二十息。 最终,还是惆怅无比的对田蚡一拱手。 “我王氏,与长陵田氏素无瓜葛,却因为这次的事,而到了休戚与共的地步。” “太子的警告,已经很明白了:在公子封王就藩之前,不允许我们再有不本分的举动。” “还请田公,好生思虑。” “——太子连临江王都容得下,便断没有容不下公子、容不下年幼无知的弟弟的道理。” “但倘若田公、夫人仍执迷不悟,那陛下宫车晏驾之日,只怕也是王、田二族家破人亡之时······” ··· “某,言尽于此。” “希望下一次见到田公,是我二人被任命为胶西国的官员,陪同公子离京就藩。” “而不是拖家带口,被廷尉举族押往东市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