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21章 赵王,还是好好想想吧 (第1/3页)
说实在的,刘胜从未想过有一天,会身临这样的场面。 ——蹲在跪地匍匐的兄长刘彭祖面前,对兄长兴师问罪。 曾几何时,刘胜和刘彭祖,是一母同胞的兄弟手足; 兄弟二人之间的情谊,几乎只能用‘亲密无间’这四个字来形容。 无论去哪里,刘胜都不忘带上刘彭祖,或者说是跟在兄长身后。 便说当今天子启继位之后发生的事,凡是刘胜在的地方,也总是能看到刘彭祖的身影,陪伴在刘胜左右,甚至是挡在刘胜身前,将弟弟护在身后。 ——先帝后元七年,发生于上林苑的野猪事件,惹得年轻气盛的刘胜勃然大怒,对着郅都就是一记老拳; 随后,刘胜更是亲自出现在常朝日的宣室殿,当着满朝公卿大臣的面,弹劾郅都护驾不利,坐渎职。 虽然最终,刘胜得以‘报仇雪恨’,后来也同郅都冰释前嫌,但在当时,天子启对刘胜这番举动采取的态度,却是各打五十大板。 也正是在当时——在天子启出于给执拗的丞相申屠嘉,以及不省事的小儿子刘胜‘找点事做’的考虑,让刘胜拜申屠嘉为师的档口,刘彭祖站了出来。 为了避免刘胜拜师丞相,可能找来准太子刘荣、准皇后栗姬的嫉恨,或者说是为刘胜分担火力,刘彭祖主动提议:和刘胜一同拜师。 即便后来,栗姬仍旧还是因此事,而将刘胜视作眼中钉、rou中刺,刘彭祖也还是日日带着刘胜一起,前往申屠嘉的故安侯府听课; 一直到吴楚之乱平定之后,老丞相申屠嘉不堪重负,病死于任上,皇七子刘彭祖,都始终不曾将弟弟刘胜推到身前。 这期间,还有晁错受天子启指使,暗中损毁太庙庙前,意图设计丞相申屠嘉,最终却被刘胜、刘彭祖兄弟二人碰巧撞破的事。 虽然最终,因此事而承受天子启滔天怒火的是刘胜,但刘彭祖,也始终不曾退缩。 ——无论是同刘胜一起‘刘氏左袒’,带兵包围晁错的府邸,还是事后被天子启投入诏狱,亦或将是身受重伤的刘胜移出诏狱,刘彭祖的身影,都始终在刘胜身边。 再后来,无论是刘胜因‘过于出彩’而被推上风口浪尖,还是出乎意料的获立为太子储君,刘彭祖,也始终没有忘记兄长的责任。 甚至在皇长子刘荣被封为临江王,到刘胜被正式册立为太子储君之间的时间间隙,刘彭祖还曾一度被坊间认为是‘陛下选定的储君人选’,为刘胜吸引了许多朝野内外的恶意。 再之后,刘胜要做储君,刘彭祖明明有母亲,却为了给刘胜腾出‘嫡长太子’的位置,而被过继给了被废的薄皇后; 刘彭祖毫无怨言。 刘胜做了储君,刘彭祖也因此被暂时搁置封王、就藩之时,留在长安辅左刘胜,刘彭祖毫无不满。 最终,刘彭祖如愿得封为赵王,坐拥数郡扩土,为一脉之始祖。 刘彭祖却说:阿胜放心; 做兄长的,就没有给弟弟添麻烦的道理; 到了邯郸,为兄一定把正事儿都办妥,安心为宗社卫戍边墙······ 只是如今; 只是在离京就藩、抵达赵都邯郸,以赵王的身份走进自己的王宫之后,刘彭祖,似乎就全然变了一个人。 至少刘胜,已经有些认不出这个兄长了······ “这几年太子坐下来,父皇手把手教着、太傅耳提面命着,还有朝野内外,乃至全天下无数双眼睛盯着,弟,当然有所长进。” “兄长觉得弟变了——变得陌生了,也实属正常。” “那兄长,又是因何而变呢?” “兄长为何,会变成这幅让人全然认不出,甚至不敢相信‘这是皇七子’的模样呢?” “难道真的如民间百姓所说的那般:是赵国的风水不好吗?” “难道赵王的王位,就必定会让一个原本纯善的人,变成一个让长安朝堂忧心忡忡、始终放心不下的乱臣?” ··· “弟曾说过:弟实在不想在将来,向父皇对待梁王叔那样对待兄长。” “更不想让母后在将来,因为我兄弟二人,而整日里愁眉不展、茶饭不思。” “但弟没说过的是:弟,真的很不希望将来,兄长会是隐王刘如意、幽王刘友,亦或是废王刘遂那样的凄惨下场。” “兄长,难道不就曾想过吗?” “为什么赵王的王位,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