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38章 主少国疑? (第3/3页)
人为长沙王太后,跟六哥回长沙。” “至于薄夫人,则尊为赵王太后······” ··· “薄夫人已经在邯郸,只需要让兄长代接诏书,给薄夫人带回去。” “程夫人、唐良人,就需要母亲接见、告别一番。” “毕竟如今,母亲已经贵为太后。” “这么多年的情谊,虽碍于身份,不能亲自出城相送,至少也要言辞道别······” 见刘胜果真‘另有交代’,贾太后也不由正了正身。 面带赞同的点下头,表示自己明白了刘胜的用意,便轻轻拍打着刘胜的肩头,嘴上转而问道:“方才,听胜儿和母后说起丞相的事;” “怎都有些听不明白······” “和母亲讲讲?” 闻言,刘胜微微闭起的双眼悠悠张开,稍一翻身,便平躺在了母亲贾太后的腿上。 看着母亲望向自己的目光中,那好似已经刻入骨子里的慌乱和自备,刘胜深吸一口气,终还是再度闭上了双眼。 “陶青这个丞相,本就是权宜之计——是当初,父皇急着要罢黜周亚夫的相位,才情急之下做出的选择。” “如果不是父皇病的太快,不敢冒险再动丞相,陶青本应该只在丞相的位置上过把瘾,便被更合适的人替代。” “而现如今,父皇已经大行,儿虽即位,却是年少而立,主少国疑。”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合格的丞相,是不利于宗庙、社稷的。” “相较于合适的丞相,一个能力没那么出色,甚至隐隐有些德不配位的丞相,才是更好的选择。” “——皇祖母选定的人选,是桃侯刘舍。” “虽然嘴上,皇祖母说的是‘了却大行皇帝的遗愿’,但实际上,刘舍能做丞相的原因,恰恰是因为他不配做丞相······” ··· “该怎么同母亲说呢······” “嗯······” “就好比老成谋国,说的是臣子老道、老练,为国家谋划;” “但老臣谋国,却也可以解释成:老迈的臣子凭借资历,去图谋宗庙、社稷。” “——就好像太祖高皇帝之时,萧相国自污一样:臣下,尤其是丞相这种手握大权的臣子,是不能比君王更具威望的。” “萧相国怕自己的威望比太祖高皇帝还高,于是自污;” “而如今,儿年少即立,要想让丞相的威望比自己低,就只能选一个不配做丞相的人做丞相。” “当然,顺带也可以借这次的事,收了桃侯刘舍的心。” “毕竟刘舍自己,也知道自己配不配做丞相,也知道自己能做丞相,应该对谁感恩戴德······” 看着刘胜平躺在自己腿上、双眼微闭,嘴上却耐心的为自己解读其方才,刘胜和窦太后之间的谈话内容,贾太后只若有所思的点下头。 过了好一会儿,才又不解的问道:“那窦婴呢?” “为何我儿一提窦婴,母后便面生不愉,非但驳了我儿,还借故离去?” 却见刘胜闻言,只温笑着摇了摇头,旋即睁开眼,满是轻松的看向母亲。 “窦婴,写作‘魏其侯’,读作‘窦氏外戚’。” “皇祖母嘴上,当然会说‘窦婴做不了丞相’;” “但窦氏,肯定很乐意自己的宗族,能出一个丞相。” “尤其是在皇祖母尚还健在、儿还年幼未冠之时,出一个权倾朝野的丞相。” “——母亲瞧好吧。” “——明年,儿行过冠礼,刘舍的丞相之位,就肯定会被魏其侯所取代。” “到了那时,有魏其侯这个‘丞相’盯着朝堂,儿在皇祖母面前,才能不再如履薄冰,皇祖母也才能放心的还政,允儿临朝掌政。” ··· “自眼疾愈发严重,皇祖母的心思,便也愈发的敏感、多疑;” “母后在长乐,要多注意着些,万莫和皇祖母生了嫌隙。” “若皇祖母提起窦婴、魏其侯,母后有意无意夸赞两句便是。” “说到朝中大事,母亲就谨记一句‘唯太皇太后拍板做主’即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