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2章 两国交涉,自当雅量 (第2/3页)
> 如是说罢,呼延屠还不忘笑着侧过身,用异侧手指了指身边的汉人副使。 “方才,外臣的副使说:既然肩负了单于的使命,就不要再用这样的言语,来刺激皇帝陛下了。” “但外臣要告诉皇帝陛下的是:外臣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不是为了刺激皇帝陛下,又或是刺激这些汉人臣子。” “——外臣所说的每一个字,都是我主单于的神谕。” “皇帝陛下,只有两个选择。” “其一:答应我主单于的请求,准备好送嫁的公主和随嫁礼物,让臣在六月到来之前,从长安出发,赶在单于大帐回到幕南前抵达龙城。” “其二:从六月到来的第一天开始,就随时做好被我主单于,杀死在这未央皇宫内的准备······” ··· “皇帝陛下,或许是忘记了吧?” “几个月前,我大匈奴的勇士,便曾在距离长安很近的甘泉宫,同皇帝陛下打过‘招呼’。” “——不妨告诉皇帝陛下:当时,我主单于,距离长安也并不超过千里······” “外臣认为,或许在不久后的将来,皇帝陛下和我主单于,就会有相见的机会。” “只是相见之后,我主单于,依旧是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 “而皇帝陛下······” 慢条斯理的说出最后一句话,呼延屠再嘿嘿怪笑两声,便毫不在意的昂起头,颇有些兴致的望向斜上方——刘胜那只举起的手上。 不单是呼延屠:此刻正身处宣室殿内的每一个人,目光所及,都是那句悬起的手。 跟随那只手悬起的,还是所有人的心······ “落下吧!” “落下,便是决战开始,我辈武人建功立业的开端!” ··· “万万不可啊!” “陛下,可万不可如此意气用事,置天下苍生于水火啊!” ··· “右大当户,便是拿去高庙祭祖,也是极好的祭品啊······” “只是这代价······” 一时间,整个殿室内,竟被一阵明明短暂,却让人感到无比漫长的寂静所充斥。 所有人,都直勾勾看着刘胜那悬于身侧的手,或憧憬、或期盼,或惊惧、或惶恐。 直到最后,那似灯臂般滞于半空的手,才总算是有了动作······ “贵使,说的没错。” “——如果我这只手落下,那就会有无数人死去。” “但贵使,也不完全对。” “因为朕若是落下这只手,那死去的成千上万的人,必定会有耳、鼻穿孔挂环,遍身刺青,披发左衽的游牧之民。” “而且,绝对不会在一半以下······” 如是说着,刘胜终还是绷着脸,将那只手不着痕迹的收回身前。 随后低下头,装摸做样的看了看那匈奴国书,便讥笑着将其随手甩在一旁。 待再次抬起头时,少年天子,便已恢复到了平日里,那含着微笑的澹然面容。 “贵使如此精通我汉人的语言,那对我汉人的过去,应该也有知解吧?” 呼延屠稍一愣,旋即不明所以的微一点头。 “既然如此,那我就给外使,将一个发生在过去的故事吧。” “如何?” “嘿······” ··· “大概在三、四百年前,我诸夏之名,还没有被一统,天下被宗周分封为上百个诸侯国,各国之间纷争不休、战乱不止。” “——和游牧之民部族之间的争斗一样:当时,我诸夏之民之间的争斗,也让强大者愈发强大,而弱小者,则无一例外的被强者吞并。” “最终,被宗周分封为两百份的诸夏,在长达数以百年的纷争之后,剩下了最后的七个强者······” 初闻刘胜要给自己讲个故事,呼延屠只一阵不明所以,只当是这个汉人的小皇帝,要在嘴上功夫找回场子; 但在听到刘胜讲出的故事开头时,因部族出于幕南,常年同汉人交战,而专门钻研过汉人的呼延屠,只不由自主的发出一声轻喃。 “秦、齐、燕、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