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两国交涉,自当雅量 (第3/3页)
赵、魏、韩······”
“——没错。” “——嬴秦,田齐,姬燕,熊楚,以及赵、魏、韩。” 结果呼延屠的话头,刘胜面上澹笑依旧; 只那目光中的冷冽,让殿内本撸起袖子,要在这宣室正殿‘大干一场’的公卿百官,都默然坐回了自己的座位。 紧接着,便是刘胜那稚嫩、清脆,吐字却无比清晰的话语声,于宣室殿内响起······ “秦人虎狼,北的河西、南取巴蜀,仍不知足,东出函谷之心不死;” “又有苏秦、张仪之辈,凭口舌之利游于列国,不费嬴秦一兵一卒,便恐吓列国割城让地。” “列国割地,可得一日之安宁,眠而醒之,秦军又至矣;” “不割,则举国上下人心惶惶,人人惧虎狼之秦,又不敢恶语中伤于秦,便反则君主昏聩无能······” ··· “如此数十年,秦国土愈广,列国土愈狭。” “待有识之士如梦方醒,声嘶力竭乃告天下:秦之虎狼贪得不厌,唯战而胜之,方可使天下得安。” “然彼时,列国民寡土狭,君臣庸碌无能,军民惊惧难安;非以性命之忧威逼,则不敢于虎狼之秦戈矛相向。” “终,六国各为其政,又明争暗斗、争权夺利,遂为嬴秦虎狼逐个击破,宗周所封诸侯二百,尽归于秦······” ··· ··· ······ “这个故事,贵使以为如何?” 许久,刘胜低沉、平缓的声线才再次响起,将沉迷于想象中无法自拔的呼延屠,以及殿内众人的心神唤回。 而在抬起头时,呼延屠分明看见御榻之上,少年天子那仍有些稚嫩,也绝算不上伟岸的身影,竟闪过一丝令人心季的威压······ “贵使认为,我汉家,比之于六国如何?” “匈奴,比之嬴秦如何?” “我汉家之民,比之六国之民如何?” “我汉家之君,又比之六国之君如何、贵主单于,比之秦王嬴政如何?” 以铿锵有力的语调,次序道出这一句句质问,只待呼延屠嘴唇微动,刘胜便再次开口,依序为自己的一连串问题,给出相应的一连串答桉。 “——我汉家得国之正、施政之仁,胜六国远矣!” “——匈奴北蛮率兽食人、披发左衽,逊嬴秦远矣!” “——我汉家之名至刚至烈,民风尚武,胜六国远矣!” “——贵主单于刚愎自用,为一己之私而起争端,不思悔改而遣使再行欺压,逊嬴政远矣! !” 接连四个‘远矣’,说的刘胜愈发激动,言辞也愈发激烈! 惹得殿内百官公卿再次喘着粗气、涨红着脸,恶狠狠地将目光锁定在殿中央,刘胜那带着笑意的声线,才最后一次于殿内响起。 只是这一次,刘胜却没有再看向呼延屠; 而是侧过身,怪笑着指了指边上,那封长宽各一尺二寸的‘匈奴国书’······ “如果这,就是贵主单于的诚意,那朕的诚意,便是长安武库里的戈矛、弓弩;” “朕曾听说:人在做,天在看。” “——连人做的事,天都在看,更何况是天子做的事?” ··· “这封国书,还劳贵使带回去吧。” “告诉贵主单于:朕虽不及冠,尚有一腔热血、百斤血rou;” “我汉虽若,尚得子民数以千万、锐士不下百万;” “匈奴虽有胡骑,然我汉家,亦得材官精卒。” ··· “单于想要迎娶孝景皇帝的公主,那就亲自来长安吧。” “只要单于三叩九拜,于太、高二庙祭我汉家始祖,这门婚事,朕,便代先帝允了······” ··· “贵使慢走。” “若是得暇,可在长安稍留几日,游玩、观赏;” “若是够巧,说不定陪贵使一同背上的,便是朕的亲军,也未可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