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_第382章 命运的安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82章 命运的安排 (第2/3页)

/br>    “往后,也不敢奢求能同先生结交。”

    “只希望过去的些许不愉,先生能不要放在心上。”

    “完成了大兄的交代,我也就不再多留。”

    “告辞。”

    言罢,那来人便真的如自己所说的一般:一刻也没多留,便径直朝着来时的方向而去。

    独留民居外的主父偃,手捧着那包着金饼的布包,看着那人离去的方向,久久没能缓过神来······

    ·

    “再正常不过了。”

    “——那主父偃治的是纵横,尤其还是长短纵横。”

    “此学、此脉,历来都以睚眦必报而闻名。”

    “那主父偃借了子钱,若是考举不中,那倒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即是中了,日后哪怕不至登堂入室的地步,也至少是入了官籍。”

    “那些个子钱商人即便是农籍,若是做的太过火,将来也必躲不过这灾祸。”

    “毕竟,民不与官斗······”

    “尤其还是纵横家出生,又和自己结有仇怨的官······”

    长安城南,一处富丽堂皇的宅院之外。

    遣仆从打发走前来贺喜的懒汉们,望着懒汉们离去时的背影,以及自府门外走过的路人,不时向自己投来尊敬的目光,甚至不时有人驻足而拜,颜异只觉一阵神清气爽。

    听闻主父偃的遭遇,便如此评价一番,随后折过身,朝着院内走去。

    ——金榜甲一。

    这次考举,颜异是母庸置疑的状元郎。

    与主父偃因结果太过出乎预料,而久久没能反应过来所不同:自己在这次考举中的成绩,颜异老早就心中有数。

    虽然先前,颜异只隐约推测自己大概率能进前三名,但有这样的心理建设在,当‘金榜甲一’四个字送到府门外时,颜异自也就能云澹风轻的摆摆手,眨眼的功夫,便散出去数千钱赏钱。

    而后,颜异的注意力便从高中状元的喜悦,迅速转移到了日后之事上。

    “可要老奴亲去,邀那主父偃与宴?”

    正朝院内走着,身旁老仆稍显突兀的一声发问,只惹得颜异脚下一顿。

    侧身看了看老忠仆,又暗下思虑片刻,才稍叹口气,再含笑摇摇头。

    “不必。”

    “送份中规中矩的贺礼便是。”

    “往后,也不必与之深交,只肖面上过得去便是。”

    “毕竟再怎么睚眦必报,也不过是个治纵横的······”

    ···

    “诶,对了。”

    “倒是那朱买臣,可以送封请帖。”

    “此人虽出身贫微,又是自学成才,但也终归是治《诗》。”

    “同是儒士,彼此关切一些,也不会惹来什么非议。”

    ·

    考举泛起的涟漪,以长安为中心,只在短短数月之内,便席卷了大江南北。

    八千多个文化人齐聚长安,参加一场以文学素养为考查目标的文考,成为了天下各地风靡一时的话谈。

    自然,名列前茅的那几位杰出者,也在极端的时间内,便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日之星。

    只是在长安,在大汉天下权利中心,这几个人所受到的关注度,可谓远胜于其他任何地方,乃至于其他所有地方的总和。

    “金榜甲一,便定为状元吧。”

    “甲二榜眼,甲三探花。”

    “往后的,便都统称进士。”

    未央宫,宣室殿。

    正式为考举头三甲定下称号,并借此透露出‘以考举为常态’的政治意图,看着殿内的公卿百官,刘胜也总算是长松了空气。

    考举,总算是结束了。

    总算是顺顺利利,没有闹出任何幺蛾子,便得以落幕。

    接下来,长安朝堂要做的,就是让着五千多个通过考举的合格知识分子,为汉室发挥自己所有的价值。

    而刘胜的关注点,却并非是这五千多人的去处······

    “先前,交代丞相的事,如何了?”

    一声轻询,丞相刘舍应声走出班列,将一摞白纸捧于胸前。

    “禀奏陛下。”

    “此次考举,参考者八千五百余,去处功侯、贵戚家中子侄,余共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