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战火渐燃 (第2/2页)
/br> ··· ··· ······ 从首次受爵的大跳级,到六级的官大夫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樊会一步步走到了最后,位列汉开国元勋十八功侯第五位,获封舞阳侯,食邑五千四百户。 而在樊会亡故之后,汉家在针对樊会的‘功劳簿’上有如下汇总。 ——跟随太祖作战,斩首累计一百七十六个级,俘虏二百八十八人; ——自己单独领兵作战,打败七支军队,攻下五个城邑,平定六个郡,五十二个县; ——虏获丞相一人,将军十二人,将官十一人。 以上,便是舞阳侯樊会毕生的功绩。 赫赫武勋? 称得上战功赫赫。 但真要论斩获的首级,也不过是一百七十六级,虽然足以让人咂舌,却也元不至非人的程度。 虽然樊会获封为侯,不单是为了这累计一百七十六级首级,但若是考虑到匈奴人的脑袋,总比当时的秦兵、楚卒的人头之钱,也就不难得出结论; ——能斩获一百七十级匈奴首级,虽然还够不上樊会那五千四百户食邑,但也勉强能够上三五百户的小彻侯了。 也甭管食邑多不多,能带来多少租税,好歹算是封了侯,做了一脉之始祖; 往大了说,更是得到了跻身权利核心的入场券,而且还是世袭的那种。 明白了这些,再回过头,看今天死在马邑城墙之外的百十来号匈奴骑兵,尤其还是有名的凶悍部族:折兰部的精锐斥候,这意味就颇有些非同寻常了。 就这么说吧。 今天这百十来个匈奴首级,但凡能全部割取、收回,那跟着这百十来颗人头发往长安的,就必定会是‘马邑大捷’的喜讯! 也不能怪汉家大惊小怪; 实在是过去,在和匈奴人的战争之中,汉室一方鲜少能在本方伤亡趋于零的前提下,对匈奴人造成如此巨大的杀伤······ “唉!”
“只可惜,首级没能割回来!” “若是能收回首级,未必就不能累功进爵,乃至加官?” 郅都话音刚落没多久,帐内某一处不知名的角落,便响起这样一声明明已经在刻意压低,却还是因为激动而没能压住的低微感叹。 而在这声响动传遍中军大帐之后,整个大帐之内的氛围,便立时有些古怪了起来。 是啊~ 今天死在城外的匈奴贼寇,就算没有一百,也少说有八十。 若是能将首级全部收回,哪怕是从昨晚就开始睡觉睡到现在,和今天的战斗毫无瓜葛的将官,也完全能在履历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于马邑一战随车骑将军郅都出征,斩匈奴折兰精骑若干。 而现在······ “今日能得手,不过是郅车骑出其不意,打了匈奴人一个措手不及;” “方才又下了军令,不许再出城奇袭。” “此战,只怕再难有如此斩获了······” 带着类似这样的思绪,帐内众将满含遗憾、恼怒,亦或是些许唏嘘的复杂目光,只不约而同的聚在了郅都身上。 感受到众人望向自己的目光中,暗含着的那些复杂情绪,郅都也终是深吸一口气,从座位上悄然站起身。 “今日首战,换做我汉家的任何一位将领,都绝不会下令出城应敌。” “但我却这么做了。” “具体为什么这么做,我没有时间在这大敌当前的紧要关头,一字一句说与诸将听。” “诸将只需要知道:今日,我郅都做了一件其他人都不会做、不敢做的事,而且还做成了。” ··· “此战,是自太祖高皇帝身陷白登之围以来,我汉家第一次没有避战乞和,转而主动求战。” “此战的战果究竟关系到什么,想必不用我多说,众将也都能明白。” “——就算此战,我车骑大军没能斩获一颗首级、没能杀死哪怕一个匈奴人,单就是能守住马邑,将匈奴人拦在马邑以北,也已然可以算作是前所未有的壮举。” “回到长安,我车骑大军的每一位将士,都会是我汉家的英雄。” “而此刻,能被我叫到这中军大帐的各位,也会无一例外的名垂青史······” ··· “好。” “这大话,我还真就扔下了。” “——此战,若不带着千八百刻匈奴首级,那就拿我郅姓的项上人头来凑!” “——第一个,就取我郅都项上人头!” “如此,诸将可还有顾虑?” 几乎不带任何迟疑的一番话语,自是震的帐内众人齐齐愣在原地,久久都没能回过神; 待回过神来,又赶忙拱起手,连道‘言重’‘见笑’之类,面上神容却是大都好了不少。 见众人终于将注意力拉回帐内,郅都也终是暗下稍叹一口气。 虽然没有表现出来,但对于今天,没能将斩获带回来,郅都也同样感到遗憾。 可遗憾归遗憾,郅都却完全不后悔,也绝不认为自己做出了错误的决定。 ——战场瞬息万变,尤其还是步兵对上骑兵,而且还是匈奴骑兵当中的佼佼者:折兰骑。 甩甩脑袋,将那没有意义的遗憾甩出,郅都方于上首主位再次坐下身。 正要再说些什么,却见大帐靠近帐门处,距离郅都足有十几步的位置,一位中级将官满带着不安,出身对郅都勐地一拱手。 “禀车骑将军。” “末将认为,眼下的重中之重,还当是马邑之内。” “——这并非是末将危言耸听,而是因为过去这些年,马邑,乃至绝大多数边关城池被攻破,都无一例外是内应开城门迎胡骑入城。” “而此战关系重大,若因为类似的原因而获拜,只怕不单是郅车骑,就连我们这些粗鄙的人,也再也没有脸面去见陛下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