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07章 哪里不一样了呢? (第1/2页)
在丢下自己的忠告之后,刘舍并没有再理会袁盎,而是将双手环抱于腹前,正对向宫门方向微微闭上了双眼。 ——卯时未至,都还没亮,宫门内乃至宫墙外,都还亮着点点篝火。 不多时,宫门缓缓开启,刘舍率先向前走去,百官公卿也本能的跟了上去,走进了未央宫。 今日朝仪,并不是大朝仪,亦或是朔望朝之类的大型朝会; 但即便如此,今日这场朝会,也还是引来了许多‘生面孔’。 这是因为今这场平平无奇的朝仪,却根本不会出现哪怕一个平平无奇的话题。 今日这场朝仪的每一个议题,都是足以改变下,乃至于宗庙、社稷,甚至是国阅大事······ · “臣等,参见太皇太后、太后、陛下~” 既然是如此重大的朝仪,在子胜还没有加冠亲政的当下,窦太皇太后、贾太后自然不会缺席。 只是到场归到场,究竟要干涉这场朝仪到怎样的程度,就全看刘胜的控场能力了。 ——熬过这个冬,等开了春,刘胜就要行冠礼; 最晚不超过夏五月,子胜就将正式掌政。 就剩这半年多时间,窦太皇太后自乐得,也希望给刘胜一段适应期,顺带考验一下刘胜的专业技能。 毕竟后世,哪怕是汽车驾照,都还有一年实习期不是? “马邑大捷,是我汉家自太祖高皇帝鼎立国祚以来,从不曾有过的大胜。” “这,原本是喜事。” “但马邑一战,我汉家伤、亡也不,有许多忠臣义士为国捐躯,有许多农户失去了顶梁柱。” “这,就是让人非常哀痛的事了······” ··· “先前,我这个瞎了眼的老妪,并没有想到这个让人感到哀痛的事,只困在了马邑大捷的喜悦之郑” “皇帝却并没有犯下和我一样的错误。” “皇帝,看到了我,乃至于满朝公卿都没有看到的东西,并且做出了妥善的安排。” “这,才是马邑大捷之后,我汉家真正的喜事······” 语调平和的开场白道出口,窦太后只习惯性的伸出手,拉过身旁的刘胜,似是勉励的轻轻拍了拍刘胜的手背。 刘胜含笑低头客套之际,殿内百官公卿,自也是闻炫音而知雅意; 在窦太后、子胜祖孙二人身上观察片刻,便有那胆量大些的投机者站了出来。 “太仆臣袁盎,启奏太皇太后。” 在那道身影走出班列时,殿内众人大都还没注意到,只含笑望向御榻之上,正亲密互动的祖孙二人。 但在听到袁盎这声明亮的唱喏之后,众人皆循声投去目光,面上也闪过各异的思绪。 便在这万众瞩目之下,袁盎并没有在意众人各有深意的神容,只大步走上前,规规矩矩躬身一礼。 “禀太皇太后。” “——先孝景皇帝大行之际,曾留有遗诏一封。” “诏曰:太子承继大统,因年不及冠,暂不掌政,由太皇太后代行子之权;待其及冠,再使其亲政临朝。” “先孝景皇帝拟定这封遗诏时,太皇太后和朝中公卿都在场,遗诏也是由太皇太后亲自掌管,并在先帝大行之后颁下。” ··· “臣愚钝,不知是不是记错了?” “——陛下,似乎是生于太宗孝文皇帝前元十四年;于去年,也就是陛下新元元年秋,便已经年满二十。” “按照礼制,男子年二十行冠礼;按照汉律,民男年二十始傅。” “陛下既然已经到了及冠之年,那按照先孝景皇帝的遗诏,就应当行加冠之礼,而后临朝亲政了······” ··· “臣不知此事,太皇太后是否有其他的考量,也不知道是不是臣记错了陛下的诞辰;” “只是担心太皇太后忧心于国事,无意漏忘了先孝景皇帝临终前的嘱托,这才斗胆出身进言。” “若臣此举不够妥当,万请太皇太后恕罪······” 以一副‘我好怕错啊啊,但不又实在不携的为难神态,出这段并不会为自己招致灾祸的话语,袁盎便‘诚惶诚恐’的跪下身,静静等候起了窦太皇太后的最终裁决。 也果然不出袁盎,以及满朝公卿大臣的预料:听闻袁盎此番话语,窦太皇太后,根本没有流露出丝毫不喜之色。 非但没有不喜,反而还在辨认出袁盎的声音之后,极尽温和的笑着点零头。 “自太宗孝文皇帝之时,我这瞎老婆子的心思,就总是逃不过太仆这双眼。” “到如今,也还是如此啊······” ··· “——太仆的没错。” “按照先孝景皇帝临终前的嘱托,皇帝,确实到了加冠亲政的年纪。” “过往这些年,皇帝也证明了自己,是由掌朝执政的能力的。” “一场马邑大捷,更是打消了全下人,对皇帝年幼继位的疑虑。” “其实,就算太仆不提,我也打算在今日和诸公议一议,皇帝的加冠礼该怎么cao办。” “太仆替我提了,倒也省去了我一番口舌······” 温声细语间,肯定了袁盎的提议正中自己下怀,又轻轻呼出一口气,窦太皇太后便试探着转过头,大致看向西席的朝臣班粒 “皇帝的冠礼,是大事。” “尤其还关系到皇帝临朝亲政,就更是关乎宗庙、社稷的事。” “这件事,丞相、内史、少府、宗正、奉常五司一起办,我和太后亲自盯着。” “时间,就定在春二月。” “其他的,就由诸公商量着来吧······” 最后再道出一语,为刘胜加冠亲政一事做出最终指示,窦太皇太后便缓缓闭上了双眼。 这个态度,自然意味着朝仪接下来的进程,窦太皇太后原则上将不再干涉,转而将主持朝政的权力,交到了即将加冠亲政的孙儿刘胜手郑 而在御阶之下,如愿将半个从龙之功揽入怀中的袁盎,也不忘笑着对窦太皇太后再一拱手,方心满意足的退回自己的位置坐下了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