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_第407章 哪里不一样了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07章 哪里不一样了呢? (第2/2页)

    到这时,今日这场朝仪最核心的重点,便在袁盎的勇敢尝试,以及窦太皇太后轻描澹写的指示中敲定。

    接下来的议题,自然就回到了刚结束不久的马邑战役——主要是有功将士的具体封赏。

    能被拿到朝堂上商议的,自然不会是张三砍了两个匈奴人,该赏赐多少粮食、多少赏钱之类的‘事’;

    而第一个被拿出来商议的名字,也让殿内众人在极短的时间内,将注意力从子胜加冠亲政,迅速转移到了汉匈马邑战役之后,汉家即将涌现出的这批新兴军功贵族身上。

    “丞相桃侯臣刘舍,顿首百拜。”

    涉及到裂土封侯,尤其还是军功侯,这个议题自然是由丞相亲自提出。

    “马邑一役,有数千忠诚良将为国捐躯,此诚下之大哀。”

    “然此战,我汉家颇有斩获,于北蛮匈奴于当头棒喝,此亦下之大幸。”

    “今有于国有功者七人,军中将帅、朝中公卿皆以为:其功于宗庙社稷,可酬以裂土封侯。”

    “臣斗胆,以此忠良七人之名讳相报,以供太皇太后、太后、陛下,又朝中诸公参详······”

    ···

    “马邑一役,军中将帅、朝中公卿共举:上将军飞狐都尉张诩举首功。”

    “陛下新元元年秋,张诩奉诏率飞狐都尉部进抵马邑东五十里,扎营备敌;”

    “秋九月二十九,张诩设计引匈奴折兰、白羊、楼烦三部夜袭飞狐大营,又于营外将此三部反围于营内。”

    “——马邑一役,匈奴折兰部共有两支万骑,共卒一万二千参战;”

    “只秋九月二十九一夜,张诩所部飞狐都尉,便全歼匈奴折兰残部,共卒近万!”

    “虽是以火焚营而全歼匈奴折兰残部,然亦得可断其形之首骨七千余,以设京观于马邑之外。”

    “前数日,长安侯暗报确认:马邑一战,匈奴折兰部两支万骑全军覆没,无一人身还;折兰王哈侃亦在其中!”

    “另白羊部、楼烦部亦损兵折将,共有首级四千余为飞狐都尉所得。”

    “故马邑一役张诩所部飞狐都尉,净浮斩三千六百七十一级;若将匈奴折兰部算入其中,则当不下一万三千级。”

    “故于飞狐都尉张诩、飞狐都尉材官校尉秦牧、飞狐都尉射声校尉赵彭祖,可敕土以侯之。”

    “臣于朝中百官共议:飞狐都尉张诩,据马邑一役首功,浮斩足上万级,可侯五千户;”

    “飞狐都尉材官校尉秦牧、飞狐都尉射声校尉赵彭祖,助张诩统御飞狐都尉部,促马邑大捷,又各有斩获,可各侯千户。”

    刘舍此言一出,功侯班列靠后一些的位置,便立时响起一阵极为粗重的鼻息声。

    ——作为今日这场朝议的议题主角,张诩、秦牧、赵彭祖三人自是在场的。

    非但在场,甚至是在朝仪之前,就已经基本确定了自己即将得封为侯的喜讯。

    可饶是如此,在听到丞相刘舍亲口出‘张诩可侯五千户,秦牧、赵彭祖可侯千户’时,这三人也还是难掩激动的面色涨红,甚至是在这朝堂之上、朝仪之时喘起了粗气。

    这,可是封侯啊······

    开一脉之先河,自为始祖,世袭罔替,与国同休······

    “次功者,臣于朝公百官共议,皆以为:车骑将军雁门守郅都,可居之。”

    “马邑一役,虽以飞狐都尉部斩获更丰,然飞狐都尉未至之时,乃车骑所部据守马邑十数日而不失。”

    “此战,车骑所部据城而守,死战不退,伤亡惨重。”

    “虽未得首级千百,然亦杀、伤北蛮数千,使敌锐气尽失,方使飞狐都尉有重创白羊、楼烦二部,又全歼折兰部之良机。”

    “故臣同朝中百官共议,皆以为:车骑将军雁门守郅都,居马邑一役次功,可侯二千户;”

    “前将军程不识,左郅都据守马邑而不失,可侯千户;”

    “车骑所部校尉孙适,主责马邑北墙守务,亲临敌阵而托,可侯五百户。”

    “车骑所部弩士王破奴,以大黄弩射杀匈奴楼烦部当户,又裨王、千人将各一人,折兰、白羊、楼烦三部卒十七人,可侯五百户。”

    再补上郅都所部四位待封彻侯的功绩,将七人名单尽数汇报完成,刘舍便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而在刘舍归位之后,硕大的宣室殿内,便响起一阵嘻嘻琐碎的低声交谈声。

    但无论是郅都‘指挥不当’,还是程不识‘作战不力’话语声,都并没能在周遭众人中得到认同。

    ——别管这七个人人品如何,身份如何,和谁有仇、同谁有怨;

    既然能让名字出现在这里——出现在这场朝仪的这个议题之上,那这七个饶武勋,那就是实打实的、不容质疑的。

    武勋不容质疑,若还去找其他方面的非原则性问题去找茬,那就等同于一个劳苦功高的文臣怕老婆,所以不能给他升官一样可笑。

    ‘交谈’许久,都没能交谈出个反对这七人封侯的理由,殿内自也就慢慢安静了下来。

    待殿内的交谈声彻底消失,那几个面色不愉的人也相继低下头,刘胜才呵笑起身。

    “既然诸公皆无异议,那此事,便定下了。”

    “由丞相为主,宗正、奉常具体负责,探测堪舆,为此有功之士七人择其封土,再报于太皇太后当面。”

    至此,马邑一战有功将士——主要是高级将领的封赏一事,也算是告一段落。

    汉开国之时,太祖高皇帝前后上百场战斗,总共才封了开国功侯一百四十五人;

    而马邑一役,便让汉家一次性多出了七家军功贵族。

    要知道先帝年间的吴楚七国之乱,最终也才萌生了五位彻侯而已,其中一人还是有外戚加分项的魏其侯窦婴······

    “到底,是哪里不一样了呢······”

    带着这样的疑惑,袁盎缓缓抬起头,望向御塌之上,那英姿勃发的挺拔身影。

    许久,袁盎才若有所思的低下头去,又自顾自声呢喃起来。

    “或许······”

    “我也该学学那晁错?”

    “就算不去边关,也至少要在军中走上一遭?”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