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7章李斯荐韩非(求订阅) (第1/2页)
第178章李斯荐韩非 新郑城外,秦军在忙碌着,秦军化为勤劳的农夫,在收割着粮草。 在战场上收割敌饶粮食,这不算什么新鲜的事情。 在孙子兵法当中,就是提出因粮于敌的策略,从敌国获取粮食,免得长途运输。毕竟运输距离越是漫长,路上损耗的粮食越是多。很多战争当中,一百斤的粮食运输道前线只剩下十斤。 因粮于敌,以战养战,很是重要。 只是敌人也不傻。 在敌人打来的时刻,会埋掉水水井,焚烧庄稼等,防止被敌人缴获,成为敌人便利。 况且,很多时刻,在城外收割庄稼并不安全。 若是有骑兵来袭,攻击收割庄稼的部队,可能会导致全军大败。 只是这次,秦国大军从荥阳开始出兵,只是两的时间,就是杀到新郑城下,围困了新郑。 打了韩国一个措手不及,韩国根本来不及埋添水井,来不及焚烧庄稼,就是退守新郑城池。 至于韩国大军出击,攻击收割庄稼的秦军,还是算了吧! 韩军没有那个战斗力。 其实,韩国的战斗力不差,军队也不差,在三家分晋后,韩国占据上党一部分,南阳一部分,又是占据洛阳盆地的一部分,后来更是灭掉老牌的国家郑国。韩国的武器制造,更是下第一,白起都是称赞不已。 历史上,韩国被秦国打过,被赵国打过,被楚国打过,被魏国打过,可一直坚持到现在。 相反,宋国、中山国,越国,鲁国等国家却也是陆续灭亡。 韩国的地理位置太差,北方是魏国,南方是楚国,东方是齐国,西方是秦国,四面皆是强国,缺乏发展的空间,反而被不断打击,不断走向虚弱。 韩国与燕国,都是七国当中最为弱的国家。 世人也在争论着,燕国最弱,还是韩国最弱。 事实上,韩国比燕国还凄惨。 燕国到了后期,可以向北方发展,击败东胡扩地千里,在辽河地区修建长城;又是在南方地带修建燕长城,防备齐国,赵国等。 燕国经常败给赵国,齐国等,可想要灭燕国还是有难度的。 可在东方,秦国想要灭韩国,却是没有难度,难度也只是害怕灭掉韩国,刺激其他各国,导致各国合纵对抗秦国。 在城外,秦军在愉快的收割粮食,新郑城内韩军看着,畏惧不敢出。 双方极为有默契。 同时在韩国其他的地区,也在收割着庄稼。 就这样,战争进入极为诡异的阶段。 持续二十多,大概把韩国境内的粮食,收割的差不多的时刻。 蒙骜出动大军,开始进攻起来。 很多城池,不战而降。 连续攻克韩国十二个城池。 然后,秦军开始返回荥阳。 这一战,持续三个月时间,以收割韩国的庄稼,运输粮食为主,攻打城池为辅助。 整个战争过程,既不精彩,也不激动人心,也不跌宕起伏,也没有斗智斗勇,反而平平淡淡,乏味至极,好似白开水一般。 …… 城墙之上,韩非高高在上,看着城外的秦军在耀武扬威。 然后,秦军收割麦子后,从容的离去。 韩非看着这一幕,心中满是愤怒,可又满是无奈。 这一战,他看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他以为引以为傲的东西在秦军的铁骑之下,变得脆弱不堪,弱而无力。 韩非道:“父王,就这样算了?” 韩王叹息道:“不算了,又是能如何?是你率兵出去进攻秦军,还是寡人率军出击,进攻秦军!” 韩非听着,哑然无语。 韩王道:“关中遭遇饥荒,前来就食韩国,也算是不错,至少没有打新郑。你若是秦军打新郑,韩国能坚持多久?” 韩非沉默了。 可能坚持一个月,可能坚持三个月,可韩国灭亡是必须的。 韩王道:“非呀,不要去多想……寡人要下去喝酒压压惊!” 着,韩王离开。 召唤着侍女歌姬等,开始演奏音乐,舞蹈跳起来。 沉迷舞蹈当中,韩王忘记忧伤。 韩非看着这一幕,心中叹息。 计划还是出了偏差,韩国比想象当中还要弱很多,所谓的疲秦计并没有想象当中的成功。秦国即便遭遇旱灾,即便是修建大型的沟渠,秦国还是有力量灭掉韩国,区别也只是秦国不想灭韩。 “师兄呀,你该出手了!” 韩非想着,忽然想到在秦国的师兄李斯。 “没有庞涓,孙膑岂能出山!师兄呀,我愿意当孙膑,伱愿意当庞涓吗?” …… 王宫当中,赵政收到前线的军报。 秦军胜利,不仅占据韩国的十二个城池,还成功的在韩国境内收割大量的粮食,可谓是大丰收。 至于战斗过程,只是简单的百字不到。 看完这些后,赵政继续批阅奏折。 就在这一刻,中书令李斯前来拜见。 “宣!” 赵政开口道。 稍后,李斯出现在大殿当中,恭敬的拜见道:“臣,见过大王!” 赵政道:“师兄,请起!” 稍后,李斯站起身来。 随着政务的增加,赵政要处理的奏折也在增加,可自身时间有限,精力上存在不足。 于是,急需要一位秘书……也就是中书令。 随后,询问吕不韦何人适合。 吕不韦提名了三个人。 赵政在三个缺中,选择了李斯。 于是,李斯成为中书令。 这是一个位卑而权重的职务。 地位上,只是二百石的官员,在咸阳城只是官,级别上很低;可却是要辅助秦王处理诸多的政务,不断的整理各种奏折,还要为秦王查阅一些资料等等,扮演着助手和秘书的角色。 在李斯上任之后,开始了九九九的工作,每忙碌的不可开交。 赵政就是松了一口气。 李斯的工作能力,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