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8章韩非入秦(求订阅) (第1/2页)
第179章韩非入秦 大殿当中,空旷无比。 只有秦王政的声音,还有那新的故事,一个与世人认知全然不同的故事。 历史书,这是人类书写而成,有太多的主观色彩。 失败者的名声,多数不好。 若不是遇到司马迁,项羽的名声绝对与桀纣相同。 很多事情也往往是经不住推敲的,仔细推敲,就是会出问题。 比如,庞涓与孙膑是同学,对于其才华自然是了解的,若是真的嫉妒孙膑,不推荐他便可以了。为何推荐之后,又是陷害,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比如,庞涓为什么不杀孙膑,很多归结为想要孙膑家传的兵书,等得到孙膑写完兵书后,就是孙膑的死期。可事实上,到了庞涓那个层次,已经形成自己的兵法特点,所谓前饶兵法已经不重要了。 没有那个名将,是靠着兵书指挥打仗的。 比如,在马陵之战,庞涓中了孙膑的减灶计,于是庞涓死了,给人无脑的感觉。 可事实上,庞涓用兵谨慎,不可能看不到舍弃辎重,轻兵追击的危险,按照他的谨慎是不会追击的。可军中却是有监军,有魏国太子申。 庞涓谨慎,可太子申却是冒进。 庞涓要稳健缓慢追击,太子却是要急切追击,两者发生冲突的时刻,庞涓只能屈服于太子的意见。 于是,魏军全军覆灭。 很多人理解为,庞涓嫉妒孙膑,于是陷害孙膑。 可赵政却不这样认为。 真正想要杀孙膑的,正是魏王。 就好似真正杀岳飞的,不是秦桧,而是赵构……不对,应该是完颜构。 孙膑的祖先是孙武。 孙武祖先是舜,舜的姓氏是“妫”,周代舜的后裔被分封在陈国,于是姓“陈”,陈国公子陈完避难到齐国,被齐王封在田,于是改姓“田”,其中一支田书被齐王赐姓氏,改姓为“孙”。等到田氏代齐后,孙氏也成为齐国公族的一个分支。 这是魏王不放心的地方,也是后来祸赌根本所在。 赵政问答:“李卿,你可能保证,韩非入秦后,站在秦国这一边,而不是韩国的侯谍,不为韩国传送情报?你可能保证,韩非入秦后,当秦国与韩国发生冲突的时刻,能站在秦国这一边吗?” “六国的客卿到了秦国,有些真的是为秦国效力,可还有很多六国的侯谍,时刻泄露着秦国的情报,为六国所用。” 李斯沉默了,思索着,许久后开口道:“臣无法保证什么?只是臣以为,大秦想要发展,必须要依靠六国的士了,仅仅是依靠秦国的士人还是不够的。泰山不拒绝微的泥土,故而能变得高大;黄河不舍弃微的支流,故而能变得幽深而漫长;有志建立大业的君王不嫌弃民众,故而能能彰明他的德校” “六国的士人,不仅有贤明的人才,还有各国的侯谍,难道因为有侯谍,就是拒绝六国的人才吗?海纳百川的是,大海不仅接受清澈的河水,接受鱼儿,还接受泥沙,接受各种垃圾污垢。” “大王时常,为君王要接受各样的臣子,有才有德之辈要使用,有才无德之辈要使用,无德有才之辈要使用,无才无德之辈要使用。即便韩非心怀韩国,心中有叵测之心,难道大王就不用吗?” “昔日的时刻,燕昭王能铸造黄金台,花费千金用来买马骨,大王难道不行吗?” 赵政站起身来,道:“先生言之有理,倒是寡人执迷了。即便他们心怀叵测,心怀与不轨之心又是如何,寡人还是能为他们修建一个稷下学宫,给他们当牢狱的!” 韩非的一些主张是偏激的,可一些主张还是正确的, 五蠹,对国家的稳定是有危害的。 可直接杀光他们吗? 不可能,也不现实! 至于那种颁布焚书令,焚烧书籍的作法,用来打压士人只是最为愚蠢的办法。 最好是修建书院,直接把他们关押起来。 好吃好喝供养着,免得他们在乡野当中鼓动作乱造反。 李斯道:“大王,贤明!” 赵政笑道:“贤明吗?希望韩非聪明一点,不要耍聪明,不然……” 李斯叹息着,告辞离去。 最近一段时间与秦王政相处,倒是揣摩清楚秦王的一些性格,秦王政看似谦和,对待底层的侍女,宫卫等都是谦逊有礼仪。可若是真的遇到一些事情,却是会下手狠辣。 而且,秦王很喜欢使用那些出生低的官员。 反而是那些出生高贵的官员,却是怀着忌惮之心。 韩非的身份,就是让秦王怀疑不已。 秦国要灭韩国的时刻,韩非能站在秦国这一边吗? “曾经,孙膑是齐饶身份,让魏王怀疑不已,最后孙膑下狱,被挖掉膝盖骨,最后反而是庞涓背锅,留下嫉贤妒能,残害师弟的名声。若是韩非在秦国出了事情,我会不会也为秦王背锅,留下嫉妒师弟,残害师弟的名声!” 想着这些,李斯隐约有些后悔。 …… 荥阳城。 一份诏书到了城池当中,传到蒙骜手郑 “诏公子韩非入秦!” 蒙骜打开诏书。 诏书上,只有七个字。 没有多余的文字。 “诏公子韩非入秦!” 随后交给使者,使者离开荥阳,向着新郑而去。 进入王宫当中,直接见到韩王。 稍后使者离去。 片刻后,公子韩非出现。 韩王道:“秦王召见,你不得不去!” 韩非叹息道:“是呀,我不得不去。不我只是一个公子,即便是韩国太子也得去!” 一切在预料当郑 毕竟,想要拯救韩国,唯有进入秦国。 靠着他的才华,为韩国获得一线生机。 这是唯一的办法。 只是这些年来,不断打点一切,不断扩大自己的名声,不断包装自我,就是想要上演姜太公钓鱼,最后钓来周文王,不求三顾茅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