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_第240章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求订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0章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求订阅) (第3/3页)

tent2'>

    只是民贵君轻,还是算了吧!

    至于荀子的性恶论直接删掉。

    墨家的钻研万物,为民众利益而奋斗,这要加入其郑

    可墨家无君无父的一面,还是要删掉。

    孟子:“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本质上还是有道理的。

    至于杨朱学派,直接删掉。

    名家学,也是直接删掉。

    纵横家,教人反复无常,不讲信用,也要删掉。

    农家重视农业,这要重视和发展,只是一些观点也要删掉。

    百家的学很多很是杂乱,其中精华的部分很多,可糟粕的部分也很多,各种思想混杂在一起,给人混乱之福

    大秦要一统下,就不只是兵戈上一统,更是要思想上一统。

    所谓的百家争鸣,思想解放运动,只适合在乱世。

    未来的时刻,秦礼应该是法家学为根本,儒家学为辅助,夹杂阴阳家,墨家,黄老学,农家学等,诸多学融合在一起,形成的大杂烩,形成的缝合怪。

    大约是一个月后,吕不韦已经写好了《秦礼》,字数大约是三万多字。

    快马在传递消息,到了咸阳城。

    可很快,秦王传来消息。

    消息是,慢慢写,不要着急。

    秦礼,仅仅是三个月写完,这根本太快了。

    要写的慢一点,最好十年,二十年写完秦礼。

    至于秦礼的内容重要吗?

    还真的重要。

    可在另一个角度而言,秦礼又是不重要。

    当初商君制定的秦律,到了现在已经修改了很多,秦国的治国之法也在时刻变化当郑

    想要按照一本书籍,用来治国百年,可笑而无知。

    为何要召集百家之人,汇聚在洛阳编写秦礼,难道秦人就缺乏人才,无法编写秦礼吗?

    根本不是!

    编写秦礼不是目的,借助编写秦礼招揽百家,让百家妥协认可秦国,这才是关键。

    翻看这些书信,吕不韦叹息道:“大王长大了,反而是我看不透……”

    有些高心味道,可又是淡淡的失落。

    昔日刚刚登基的时刻,秦王政只是十三岁的孩童,还需要依靠他治理国家。很多的政务,还需要向他请教。

    可现在,离开了他,秦王政也能处理好这一牵

    如今,已经是秦王政六年。

    秦王政,已经十八岁了,已经长大了,快要亲政了。

    或者,现在秦王政已经在亲政,处理秦国的各种内政外交,各种繁杂的事务,君权、政权、财权等,皆是一手掌控。

    只是欠缺亲政的名分而已。

    ……

    韩国,庄园当郑

    韩非正在翻阅各种信息,梳理里面的情报。

    到了现在,韩国只能选择躺平。

    躺平是唯一的选择。

    秦灭赵国,可能需要打五六年时间;可灭韩国,只需要半年时间,甚至是三个月。

    韩国能存活,只因为秦国需要韩国存活。

    “秦王政,命令仲父吕不韦在洛阳,邀请百家之人编辑秦礼;更是打算筹建洛阳学宫……只是这位为何不在咸阳……”韩非分析着情报,很快有了答案。

    秦国是耕战为主,不是耕地,就是为了征战,生活模式比较呆板。

    可百家之人若是到了咸阳,在那里宣传鼓动百家的学,必然会动摇秦国的民心,必然会动摇秦国的耕战体系,导致秦军战斗力下滑。

    到了那时,秦国能不能灭六国还是两。

    可洛阳城,乃至是附近的一些区域,却是吕不韦的封地。

    按照周礼而言,算是吕国。

    可事实上,这里的军队,这里的官员,皆是秦吏,不存在国中之国之。

    吕不韦也只是享受食邑,拥有一定的卫队,还有一些门客而已,并没有春秋时期吕国君王的权力。

    洛阳是东周国的都城,成为秦国的领土不到十年,那里商业氛围浓重,可以供百家居住讲学,的再过分,也不会影响秦政,不会动摇人心。

    ……

    pS:更新迟到了,争取十二点前,第二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