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_第240章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求订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0章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求订阅) (第2/3页)

>
    赵政笑着,直接递给赵高。

    “以和氏璧为材料,锻造一块玉玺,玉玺上当刻八个篆,受命于,既寿永昌!”

    赵高点头道:“臣知之!”

    接着,赵高离去了

    很多事情已经有了答案。

    受命于,既寿永昌,这代表大王接受周朝的命观点,接受了五德始终,抛弃了殷商的人神合一。

    未来很大程度上,秦国要从白帝变为黑帝,金德变为水德。

    大约十后,玉器工匠走上了大殿,恭敬的送上玉玺。

    赵政打开盒子,看到里面放一个巨大的玉玺。

    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影受命于,既寿永昌”八篆字。

    此刻,一寸为3.31厘米。

    四寸,就是13厘米。

    握着玉玺,赵政感觉到了厚重之感,感觉到了重量。

    这是社稷之重。

    “只可惜,早了一点!”

    赵政微微叹息,又是把玉玺放好了。

    必须要灭六国之后,才能使用这个玉玺,这叫名正言顺。

    没有统一六国,却是用着这样的好玉玺,给人沐猴而冠之感,

    赵高有无数的想法,可沉默着没有询问。

    多想少问,这是作为中书令的原则。

    ……

    此刻的洛阳城,变得热闹起来,群贤汇聚在这里。

    儒家、墨家、法家、名家、农家、纵横家、杨朱家、杂家等等,百家的学子纷纷汇聚在一起,然后剧烈的争吵起来。

    各种观点不断的冲突,不断碰撞。

    仅仅是儒家,就是分了八个派系,彼茨观点更是大为不同。

    荀子在《非十二子》当中,就是严厉的批评其他学派的儒家,直接写到:“帽子戴得歪斜欲坠,话得平淡无味,学禹的跛行,学舜的快走,这是子张一派的贱儒。衣冠整齐,面色严肃,口里像含着什么东西似地整不话,这是子夏一派的贱儒。”

    “苟且偷懒怕事,没有廉耻之心而热衷于吃喝,总是“君子本来就不用从事体力劳动”,这是子游一派的贱儒。”

    在墨家也是分为三个派系,一个是秦墨,一个是楚墨,一个是齐墨。

    秦墨重点是成为工匠,发展科技为主;楚墨成为游侠,开始行侠仗义,后来沦为黑涩会;齐墨成为嘴炮一脉,开始与儒家合流。

    儒家各个派系,都是自己继承了孔子真正的思想,至于其他的派系皆是伪。

    墨家各派也是,自己是真的墨子传人,其他派系是假的。

    这还只是内部之争,到了外部的时刻,争斗更为激烈。

    若不是吕不韦提前做了准备,提前派遣士兵维护治安,可能一群人从文斗变为武斗,直接开打起来。

    后世的文人皆是弱不禁风,身躯柔软,多数是君子动口不动嘴,可这个时代的文人皆是武德充沛,战斗力惊人。

    无数人在争吵,同时献上一些书籍,吕不韦在在翻阅。

    看着这些书籍,有的很是满意的点头,有的直接摇头去掉。

    比如,儒家了君王禅让,直接否定。

    还有墨家的民众选举君王,选举百官,也是直接否定。

    杨朱的那种自私自利,也要舍弃。

    名家的那种务虚不务实,也要舍弃。

    百家的很多观点,都是不适合,不实用的。

    真正适合治国的也只有三个,一个是法家的集权,一个是儒家的休养生息,一个是黄老的清静无为。

    同样很多东西,也是要选择的。

    比如,未来的大秦必然是郡县制为主,分封制为辅。在六层,乃至是七层多的土地上,实现郡县制;在人口稠密的地区,实现郡县制;唯有在边疆地区,地广人稀的地区,才实现分封制。

    在那些人口众多,土地肥沃的地区,接近咸阳的地区,是禁止分封的。

    法家之学,这是秦国的立国根本,也是根本所在,即便灭掉六国也不能废掉秦法,还要继续保存。

    顶多是有所损益,有所删减,如减少部分的地租,减少部分的口赋,减少徭役的规模。

    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还是可以的,有利于稳定秩序。

    有教无类,普及教育,也要加入其郑

    性善论,也要加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