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66章养五蠹(求订阅) (第1/2页)
第267章养五蠹 李斯,是君王手中的一把好到,可以用来砍人。 可也仅仅是如此而已。 若是危机情况下,不可以托孤。 因为没有原则,没有立场。 反而,卫缭,王绾等,却是有相应的立场。 赵政没有纠结,而是问道:“寡人,打算设立登闻鼓?” 李斯似乎想到什么,道:“大王,这是何意?” 赵政笑道:“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寡人为何不敢设立登闻鼓!在咸阳宫外,设立登闻鼓,民众在地方受到怨屈,受到了诸多的不公,受到秦吏压榨,皆是可以敲响鼓声,向着寡人哭诉。” “寡人,会亲自出面,前去处理。若是寡人没有时间,可让三公九卿的官员,前去处理!” “同时设立投诉箱,民众有了冤屈,可以无记名直接将自己的冤屈事情,写在纸上,然后放入箱子当中,官员皆是要给予处理!” “李斯呀,你觉得如何?” 李斯心中咯噔了一下,这一会大王不叫李卿,而是叫着李斯,可见对他很是不满。 李斯道:“大王言之有理,民众有冤屈,可敲鼓喊冤。可这样越级上访,越级举报,终究是违背大秦的秩序,违背大秦礼法。若是民众肆意的状告官员,官员威严何在?可以设立登闻鼓,可要严格执法,要禁止诬告。” “首先,为了避免人物肆意妄为,只要敲击登闻鼓喊冤,不论是对错曲折,皆是要直接打二十大板,以示其不遵守礼法。稍后官吏,才会受理案件。” “其次,非有大事,非有重大冤屈,不得敲击登闻鼓。上诉程序从基层到各衙门仍不得申冤者,方许擂鼓。如果诉讼人因为丢失一百钱,或是丢失一头猪,谁家占了他家的地这种鸡毛蒜皮的事,县令不仅不会受理,还会把他拖下去打一顿。” “此举,可避免民众乱敲鼓!” “如讯系申诉不实者,杖五十,所诬不实之事重于杖一百者,以诬告重罪论处。若曾经法司、督抚等衙门问断明白而妄图翻异者,追究教唆主使之人及控告者,俱杖一百、徒三年。” 李斯了很多,不是讲述如何为民申冤,而是想着如何防止民众乱告,较少频率。 赵政听着,不由乐了。 若是按照李斯的法,这样的登闻鼓,看似是让底层民众告状,可事实上只会沦为摆设。 赵政笑道:“李斯呀,你觉得治下民众,是顺民好,还是刁民好?” 李斯道:“自然是顺民好!” 赵政笑道:“顺民有顺民的好处,刁民有刁民的好处。刁民,就是韩非笔下的五蠹。法家之学,就是要消灭五蠹。可五蠹真的被消灭干净了,国家也危险了……李卿呀,你处理政务能力优秀,有着丞相之才,可格局不够高,很多事情看的不够远,这是伱不如韩非的……” “闲暇时刻,多看看韩非的书,顺着读一种感觉,逆着读也是一种感觉……” 李斯不解着。 可秦王政已经开始赶人了。 李斯无奈之下,只能告辞离去。 赵政微微摇头。 作为丞相,大的事情要管理,从军队的召集,粮食的征税,赋税的收集,官员的任命,还有各种开支,军队的预算等等;还有很多事情,比如谋改革县遭遇旱灾,或是水坝坏了,或是处决某些罪犯等等,皆是要处理。 至于想要抓大放,想要自己管理大事情,让底下人处理事情,只会让下面的人为所欲为,权力泛滥,民众怨声载道。 在这一方面,李斯很是合格。 就连吕不韦也是不如他。 可李斯的缺点也是明显的,那就是对未来缺乏长远的规划,缺乏卓越的眼光。 “顺民有很多好处,可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不懂得反抗;刁民有很多的缺点,可还是有一个优点,那就是懂得反抗。大秦想要延续下去,要适当的培养刁民,培养五蠹!” 赵政叹息道。 忽然感觉,大秦的五蠹太少,很多都被法家消灭干净了,这不好。 缺少五蠹,缺少刁民的大秦,看似强大,可只是纸糊的强大,可能一场风波,就是倒下了。 为什么一亿人口的大明,打不过不足百万人口的满清;为何仅仅是两万英法联军,就是打的四亿人口的满清屈服。 有很多的理由,可最大的理由,就是顺民太多了。 …… 走出大殿,李斯的神情忐忑。 有些不理解大王的意思是什么。 大王,似乎很是看重他,可似乎对他又是颇为失望。 李斯心中忐忑,前去拜见卫缭。 “拜见太尉!” 李斯恭敬的道,似乎谦逊有礼的样子。 卫缭也是笑道:“廷尉,最近可好?” 李斯道:“尚可!” 卫缭文少:“廷尉,可有要事!” 李斯道:“大王打算设立登闻鼓,打算……” 接着,把事情的始末了出来。 卫缭听着,神情不变,却沉思着。 李斯也不打扰。 许久后,卫缭开口道:“百家之学当中,各有优劣。大王精通百家之学,早期学习墨家之术,又是学了杨朱理论,又是向李名学习刑名,又是向荀况学习儒家之术,又是向吕不韦学习道家无为,商业之道。” “廷尉觉得,大王信奉哪一家?” 李斯道:“大王所学极为繁杂,可本质上却是法家之人。大王看似贬低韩非,更是驱除韩非,可却是经常翻阅韩非的竹简。因为他有道理,反而要驱除韩非,反而要仔细翻阅,不仅要顺着阅读,更是要反着阅读!” 卫缭道:“可大王也在变。下七国当中,哪一国五蠹最多?” 李斯道:“齐国,还有楚国!” 卫缭道:“齐国五蠹众多,权力下移,君王无权,反而下面的臣子有权。地方的豪族,商人掌控权力,反而齐王的命令也只是在临淄有用,离开之后权力大大缩。 至于楚国,也是封君众多,吴起变法想要削弱封君之权,可封君权力已经很大。楚王的权力受到封君的制约。” “秦国因变法起变得强大,可齐国,楚国却是变法失败,走向失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