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六章 值钱的袁大头 (第1/2页)
“看出来了吧?” 牟端明把花盆放下,轻轻的吹了一下茶杯。 “难道这是?” 常闲有些不敢相信。 “正是,这块老匾的材料就是比黄花梨还贵重的小叶紫檀,还是金星紫檀!” “咣!” “嘶!握了个草!” 金星紫檀! 常闲兴奋的一拳打在匾上,却是发出一阵痛呼。 看着一向少年老成的常闲露出这般模样,牟端明也是哈哈一笑:“紫檀和黄花梨都是贵重之物,咱就不说了,单单这紫砂花盆也不错……” 脱去了污垢的花盆终于在灯光下展现了自己的风采,这件紫砂花盆是紫泥和乌泥调配而成,呈少见的四方形,形制挺括,大小头和四面抽角更显器形的变化和美感。 以本色堆泥山水幽居图,远山近树,苍翠重重。近处茅舍一间,林径蜿蜒,意境高妙,一派宁静清寂意趣。 在一面的右上角题着七言律诗: 江邨未见一枝开,万树罗浮手自栽。 只在山中云隔住,更无人处鹤飞来。 孤高久占群芳谱,遗逸偏生绝世才。 似我铜瓶作清供,非君不称好楼台。 道光乙未仲秋月下瀚,九山朱其镇。 “紫砂不是用来做茶壶的么?” 常闲知道紫砂壶,主要是用来喝茶用的。但用紫砂做成花盆,却还是头一次看见。 牟端明捡起沙发上的《古玩收藏基础知识100问》,摇摇头道:“这是你孤陋寡闻了,紫砂由于其独特的透气性和吸水性,因此也具备了缓慢的排水性,除了用来制作茶器,也很适宜用来制作花盆。” 看到牟端明的动作,常闲心里苦笑,知道自己的碎片化的学习方式这是被鄙视了。 年轻人一定要接受系统化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碎片化的知识只能作为调剂。 世界本来是球形的,但是有人把它打碎,给了我们其中一个三角形,并且坚定地告诉我们,它是世界本来的面目。 很多信息都带有目的性,只告诉您他们想要告诉我们的部分,而不会告诉我们事实的充分性。 这就是碎片化信息的弊端——片面,甚至虚假。 一言以蔽之,盲人摸象,以偏概全。 打个比方,有人说马云成功是因为他会“打太极”。但是这并不是他成功的充分条件,他的成功还要有时代背景、自身才华、团队人才、以及运气等等。 福尔摩斯的知识量并不是特别多,但是他总是能够从零碎的信息中得到关联和方向。 根本原因在于他的知识体系很系统,拥有一套自己的思维体系。 这些常闲都知道,可是背不住他半路出家,没有办法啊! 南师更是知道,这不是在想办法补短板嘛! “真正大师制作的紫砂花盆价值绝不在紫砂壶之下,名家作品拍出八九百万都不稀奇。” 牟端明再拿起花盆,摩挲道:“明清时期,紫砂花盆在海外的影响日益扩大,尤其在RB,被盆栽界誉为“古鸟泥渡盆”,而名贵一时,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紫砂花盆出口RB。” “朱其镇这个人我不清楚,不过看路数应该是道光年间的一个文人,需要查查资料。” 说着说着他诧异道:“那块匾还好说,这个花盆这么漂亮的东西,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来,怎么会被你捡了漏呢? 他们却是不知道,这两件东西都有侥幸成份。 当年陈光远为表孝心,专门花大价钱寻摸了一根金星紫檀大料来做了这块匾,这是为老人祈福所用,跟家具瓷器这些玩意儿不一样,也绝不可能卖掉,完全成为一个思维的盲区,到后来宅子损毁,这块匾也就丢在角落,没做劈材都算运气。 而这只花盆并不是老陈家的,而是老陈口中“住在他们家,赶不走”的一户教师家的,在那个年代,那位老师为了保护这只花盆,将其涂满淤泥,随手丢在墙角。后面那老师终究没有熬过那段岁月,花盆就一直搁在那里。 牟端明看了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