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之再创地球文明_第33章 陶与瓷的秘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3章 陶与瓷的秘密 (第1/2页)

    夏禹和雪将这个山谷命名为皂荚树谷,然后就和雪一起收集了许多的皂荚、野生芦荟以及野薄荷。提高整个族群的卫生状况,让整个族群都看起来清爽整洁,是十分有必要的一件事情。人的精神面貌,形象气质变好了,自然就会迸发出那种朝气蓬勃的活力。夏禹觉得十分有必要将雪的这一方法,在整个族群之中推广开来。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且不分男女老少,更不分现代还是原始。

    对于改进雪的这种将植物汁液混合在一起的洗面液,夏禹目前也实在是无能为力。要制造出效果更好的肥皂等清洁用品,除了需要大量油脂外,还需要一种重要的原料纯碱。这是夏禹目前还没有办法制造出来的。因为他缺少容器,更缺少能够把水烧开,让他能够喝上一口热汤的容器。

    总是吃烧烤,难免也有腻味的时候。更为关键的是缺少了阿大这个战斗力超强的族长,阿大部储备的rou食,正以rou眼可见的速度急剧减少。撒了盐的烤rou虽然美味,但远没有煮一锅rou汤那样能够給更多人提供能量。煮熟的板栗,橡果等虽然不太美味,但绝对更容易食用和易于笑话,这对于这些牙齿磨损严重的族人来说,无异于救命良药。

    因此夏禹今天的关键任务就是准备制作陶器,而制作陶器的关键是制窑。窑是能否烧制出好的陶器的关键。窑的出现也是原始人类在烧制各种器物的过程中不断总结,而摸索出来的。

    陶器的出现同样也符合前面第十二章所总结的人类所有发明创造取得成功的规律:善于观察—有所发现—认真思考—大胆想象—不懈实践=成功。

    最初的人们也是通过观察发现火堆中的泥土被火烧制之后,会变得更加坚硬。于是就认真思考着把泥土捏制成各种模样,尝试着用火来将其烘烤的更加坚硬。然后大胆的想象,把泥土捏制成自己迫切需要的各种容器,并将其在架在火堆上烘烤,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努力,最终得到了最初的原始陶器。而且根据作者的实践证明,这种直接将泥土捏制的物品放在火堆上烘烤的方式,只要你烧制的时间足够长,你的泥土足够细腻和没有杂质,也是可以直接烧制出最原始的陶器的。虽然成功率比较低、质量品相比较差,但对于极度缺少烧水、盛水容器的原始时代来说,无疑是一种高科技产品。

    烧制出了最简单原始的陶器之后,我们的祖先人们并不止步于此,就此满足。而是依然不断的摸索,希望能够烧制出更好的、更美丽的器物,所以说人类对美好食物的无止境追求,是人类文明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动力之一。

    烧制陶器有两大关键要素,即土和火。烧制陶器的土直接决定了陶器的品质的好坏,人们由最初的使用普通的黏土,到后来选择黄土泥,直至后来选择那种质地细腻杂质少的高岭土,都是一个不断试验的过程。普通的黏土和黄土泥,在高温下无论如何只能烧制成为陶器而不能变成瓷器。但当有一天,人们选择用高岭土来烧制陶器的时候,却发现偶尔也会烧制出了一种比陶器更加光滑、细腻和美丽的器物,这种器物就是后来的瓷器。

    当时的人们自然是不懂陶器和瓷器的区别,但人们都有对美好事物追求的一种心态。尤其是对于一个经常烧制陶器的人来说,当他发现了一种比陶器更加美观的器物的时候,一般来说他都会去尝试着复制出来。在复制的过程中,他就会逐渐开始研究,并最终发现制作陶器和瓷器的秘密。这就像科学家在复制某一实验的时候,偶然发现了另外一种新的事物,然后通过研究最终创造了一个新的发明。

    例如世界十大发明之一的青霉素。青霉素是自然界中固有的一种成分,发现青霉素的是一名来自英国的科学家,名字叫做弗莱明。上个纪元的1928年,作为专门研究细菌的专家的弗莱明偶然间发现自己所培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