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落 (第2/3页)
先知啊? 郑戍明内心忐忑,商交所、期货公司、无数期货炒家、跟进这件事的媒体乃至这几天开始关注所谓‘期货’的普通公众,也同样在等待。 终于。 九点整,商交所开盘。 万众瞩目的绿豆期货,开局跳空,直接一个低开,主流的9601合约从昨日的4062元秒跌至4036元,随后开始小幅震荡下行。 郑戍明在商交所的官方大厅内亲自盯了一个小时,眼看着绿豆期货9601合约回落至4010元之后,开始趋向稳定,内心里也大大松了一口气。 这样就好,不要大涨,也不要大跌。 稳定最重要。 确认市场大致安稳下来,郑戍明回到这边的临时办公室,给京城方面也在焦灼等待的上级通报一番,就又匆匆离开了恒御大厦。 商交所迫在眉睫的事情暂时搞定,郑戍明就打算处理一下之前特意记在备忘录上的另外一件事。 不大不小。 关于博艺那边,《商海》手里有一篇文章,还是某个混小子的,《期货市场或将出现大幅波动》。 好不容易平了乱子,这东西,虽然郑戍明私下里已经要来看过,没觉得什么特别,但也绝不能让《商海》随便发出来。 还嫌热闹不够大啊? 至于某个少年的问题,郑戍明已经按照昨天的思路尽力在做,他是真的惜才了,却也明白,想要上面给出反馈,并不是一朝一夕。 必须要耐心。 然而,郑戍明有足够的耐心,有些人却没有。 中心区距离中心广场不远的机关家属院内。 葛蕾蕾昨天去了河元,当天竟然都没有回来,某个牛仔装少女因此更加郁闷。 仔仔细细听了昨天拿到的那份少年作家记者会上的录音,短短的几分钟时间,一遍又一遍,再结合最近的新闻,想到事情发生的那天,他把自己拉到身后,她越来越觉得,自己该做点什么。 恰好,她也能做点什么。 仔细考虑过后,少女联系了一家报纸,挑选的还是中原省最大的那份,并且少有地拉了一次父亲的大旗当虎皮,加上自己从小到大积攒的零花钱。 同样是这一天。 玉川路上的《商都晨报》总部。 少年作家那场记者会之后,张群礼当天就遭了报应,今天又传来身死的消息,另外一个关键人物,崔响,也在那天之后下落不明,《商都晨报》的总编邹西邻越想越焦虑,越想越害怕,甚至还有些歇斯底里,昨夜亲自又写了一篇强烈批驳少年作家的文章。 试图继续把对方按倒在泥水里。 然而,在媒体已经逐渐改变风向的当下,还在坚持抨击参商的《商都晨报》,就像一个小丑。 早上刚刚上班,甚至有人把电话打到了邹西邻的办公室,让他积一点德,别再作孽。 本来因为晨报销量大增而积极联系的一些广告商,这两天也都陷入了观望。 这么一直到晚间。 邹西邻打起精神参加了一个饭局,八点多钟的时候,一位下属突然打电话过来,急切地说了一些什么,他便急匆匆地告辞,重新返回玉川路上自己的办公室。 传真机前。 首先是一篇英语文章,紧接着,是翻译好的中文。 邹西邻不懂外语,但只是拿起那份中文译稿看了眼,脑袋就嗡的一下,整个人差点软倒在地。 这是遥远的大洋彼岸,邹西邻并没有听说过的一份名叫《费城问询者》的报纸刊发的文章。 文章名称叫做《中国少年遭遇媒体暴力,被迫发出‘变坏’宣言》。 甚至都不用再看内容,邹西邻就已经明白自己将面临什么。 这个国家最重脸面。 现在,自家报纸炮制虚假新闻攻击一个少年作家,如果只是在国内传一传还没什么,这一下闹到了国外,自己还能有好果子吃吗? 邹西邻都拿到了文章传真,其他各方也可以想见。 河元。 本来正在吃晚饭的陶暖瓷收到自家jiejie跨洋传来的新闻内容,顿时明白在费城读书的jiejie之前为何会询问那么仔细。 更多的,却是高兴。 虽然是jiejie做的,但也总算为他做了一些什么。 于是,这段时间内心里其实一直在为少年的遭遇而愧疚难过的女孩直接抱着苏杭大哭了起来。 喜极而泣。 商都。 媒体上的事情还没有过去,期货上的麻烦又接踵而至,钟长林本来很为苏杭担心。 不过,同样收到那篇国外的报道之后,内心里一根弦绷了大半个月的钟长林,终于觉得自己能睡一个好觉。 当然了。 睡觉之前,钟长林把文章的复印件传给了所有能递送的人,希望大家一同睡个好觉。 同样在商都。 又是一天忙碌的郑戍明,也很快收到了从京城传来的海外报道文章。 却是苦笑。 丢人丢出国门了啊。 11月30日,星期四。 又是新的一天,这场说是重启又临近收尾的风波,却是从《中原日报》上一副整版文字作为开端。 版面上只有11个大字: “参商,” “我支持你,” “但不许变坏!” 大部分人终究不可能知晓大洋彼岸一份报纸上已经出现的一篇报道,但《中原日报》上的这一版,却是立竿见影。 为什么? 简单的11个字,或许安排这一切的某个牛仔装少女自己都没想到,但,其中确实存在着一个很强的逻辑: 好人才会变坏。 因此,就如某个少年作家自己在记者会上所说的,他本来是一个好人,被人逼迫,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才不得不变成坏人。 既然参商确实是一个好人,那么,之前以《商都晨报》为首的那些报纸对他的攻击,还能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