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零三章 给我轰! (第2/3页)
抵达凭祥洞的第三天,后方陆陆续续的粮草基本上都已经就位。 士兵们也已经休整完毕,趁着最近已经进入中秋时节,天气温度略微有所下降,没有六月份那么酷热的时候,狄青准备正式进军。 一大早将士们都纷纷出营,民夫们开始收拢起营寨,把帐篷都拔起来,重新安装上车马。 狄青骑在马背上,旁边杨察、赵文佐、侬智高等官员陪同。 这次杨察和赵文佐将负责后勤,驻扎在凭祥洞,为前线的狄青运输粮草。 而侬智高则作为副将,率领着少数民族士兵,与狄青一起作战。 “汉臣,此番出征,切莫大意。” 杨察叮嘱道:“定要小心行事,不要辜负了朝廷的期待。” “请司帅安心!” 狄青拱拱手,随后说道:“我出发了。” “好。” 杨察点点头。 随着狄青一声令下,大部队正式开始启程。 跟大宋一同进军的还有大理军队。 早在数日前,杨察就已经派人去通知大理,要求他们迅速出兵。 不过大理军队并非是在广西进攻,而是从大理国的秀山郡出发,也就是后世个旧市一带,顺红河南下,走铁容、阿月,直取交趾。 路线差不多就是从后世个旧市、蒙自市等地出发,一路走元江至河口瑶族自治县,进攻越南的老街市这样。 所以宋军与大理一个走雍鸡关古道南下,另外一个走红河古道去东南,对交趾展开钳形攻势。 宋军浩浩荡荡出雍鸡关,顺着古道进入了门州。 这里名义上依旧是宋境,是大宋四十八个羁縻州之一,却被交趾人占据。 得知宋军到来,当地交趾百姓早就一哄而散,四散逃跑。 宋军顺利占据了门州,也就是后世我国凭祥市口岸对面的越南同登镇。 此地地形相对开阔,不适合打阻击,李朝军队自然不会驻扎于此。因此占据门州之后,宋军继续南下。 从这里就有两条分叉,一条是往西,走后世越南的文关县、北山县,进入越南太原省。 另外一条自然是南下走谅州,穿过谅州直接进入红河平原。 西侧道路是历史上宋越交战时期宋军将领郭逵走的路线,此地可以穿过李朝宣化抵达如月江,双方在这里爆发过几次战役。 之所以走西道,自然是因为南道被交趾军队重兵把持,只能绕远路奇袭。 然而狄青却毫不犹豫地选择南道。 大军继续南下,侬智高命令那些能够翻山越岭的边境少数民族士兵在前方探路,以每日三十里的路程,缓步向前压进。 到了七月底,三十日晌午时分,大军还在向前行进的时候,探马来报:“报!” “何事?” 狄青问。 “前方已至交趾关隘,他们在道口修筑寨墙。” “领我去看看。” “是。” 探马便带着狄青往前去找侬智高。 当狄青来到侬智高身边的时候,侬智高正在一处小山坡上眺望。 他的少数民族部队在前方充作先锋,但人数并不多。 因为真正的作战主力是宋军的火枪队以及炮兵队,如果他们在前面布置太多人马,李朝突然发动袭击,他们抵挡不住,就有可能倒卷回去。 所以整个宋军的布置是有策划的,由侬智高率领五千最精锐的士兵在前面探路,火器军在前面做前军,之后就是两万多普通士兵在中间当中军,炮兵在后面与民夫一起拉着大炮跟随。 此刻宋军处于狭小的山道间,左右两侧山峦茂密,林深如海。 前方的五千士卒有不少都钻进了林中,四处查探是否有交趾探马,他们甚至还在林中展开过激战。 交趾主力在后方,面对宋军主力的袭击,林中的交趾探马不敌,最后都败退了回去,因而此地还算颇为安全,唯有远处山峦上旗帜高耸。 晌午时分太阳高悬,空气里有些闷热,火器军们即便人人都携带了驱蚊香囊,蚊虫亦是犹如乌云一般挥之不去。 森森林木重峦叠嶂,百年老树随处可见,山虽不高,可灌木丛生,野草蓬蒿比人还高。 侬智高的小山坡就在道路右侧,是山峦下的一个小坡地,他骑在马背上,正在远远地眺望着什么。 “同知,你在看什么?” 狄青过来问道。 侬智高指着西南面山峦道:“将军,交织人在山南修建了营寨。” 狄青看过去,隐约能看见山峦上有旗帜飘荡。 他四处张望,随后说道:“这里有没有更高的地形,可以纵观整个远处?” “有是有,但山势陡峭,不易攀爬。” “无妨,先让大军原地休整,我们上山看看情况。” “是。” 侬智高应了一声。 随后大军停下,他亲自带着狄青上山。 山林实在是太茂密,而且几乎没有道路,只能披荆斩棘开辟一条出来。 也就是这次狄青带了大量少数民族士兵,不然如果光靠他们火器军的话,恐怕就算是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