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天字七书_第32章 复国梦灰飞烟灭,二十年长孙五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2章 复国梦灰飞烟灭,二十年长孙五策 (第2/2页)

决定联合各族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入侵,杨坚即将面临他登基以来最严重的挑战。

    但杨坚并没有意识到危险。

    新朝初立,内忧外患纷至沓来,他当时最大的任务是坐稳皇帝的位置,而对于突厥的威胁,他并没有力量和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正面对抗。

    但是,突厥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他对于采取哪种应对方式心存疑虑,因为传统的方式,不外乎修长城备边,屯重兵备守,效果当然有,但也有限。

    但即使知道效果有限,杨坚依然必须作出反应,他派出了几万精兵,分道防守突厥的进袭,但这种守株待兔式的被动防御,从来就不会取得真正的战果。

    只是聊胜于无而已。

    杨坚想彻底解决突厥问题。

    直到他见到了长孙晟,他才知道,这就是他一直等待的那个人。

    长孙晟等待这一刻已经很长时间了。

    他提出了在心中酝酿很久的八字长策,这也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孙五策”的首策。

    杨坚一朝坚定执行了长孙五策,而突厥最终也完全臣服于杨坚。

    当然,任何的策略,背后都必须有强大的实力做支撑。

    杨坚一朝承袭北周的军国政体,本身就是一架高效的战争机器,具备和突厥硬扛的资本,有此军事力量和财政支持,再加上长孙晟的的谋略,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长孙五策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也才能让隋朝成为世界性帝国的中心。

    长孙晟对着杨坚的面,坚定而缓慢地说出了八个字“远交近攻,离强合弱。”

    杨坚侧耳倾听。

    长孙晟是真正的突厥问题专家,他认为突厥在目前阶段,控弦之士四十万,军力鼎盛,但内怀猜忌,外示和同,难以力征,易可离间。

    他在杨坚面前口陈形势,手画山川,写其虚实,了如指掌。

    杨坚茅塞顿开,深深被长孙晟的见识和谋略所折服。

    长孙晟更进一步阐述了具体的离间之计,这是针对突厥大可汗沙钵略,离间四可汗的组合策略。

    “今宜远交近攻,离强合弱。通使玷厥,说合阿波,则摄图(沙钵略)回兵,自防右地。又引处罗,遣连奚、霫,契丹,则摄图分众,还备左方。”

    长孙晟非常自信地说出了自己的判断,“(突厥)首尾猜嫌,腹心离阻,十数年后,承衅讨之,必可一举而空其国矣。”

    杨坚完全赞同这个歼灭突厥的“一举空其国”的政策,并将其作为处理突厥关系的国策。

    此一策略的核心,在于巧妙利用突厥各可汗之间互争雄长,互不服气的心态,进一步离间其关系,挑起其内斗。

    针对大可汗沙钵略,形成包围圈,以左右夹击之势,从而达到四虎相争,四败俱伤,让突厥形成互不统属,四分五裂之局面,隋朝得渔人之利之目的。

    此策略排名长孙五策之首,实乃天下一等一的阳谋。

    此一策略对于战略,战术,时间,结果,无不做了精准的预测。

    历史也证实了长孙晟的高超预判。

    杨坚将很快将见证长孙五策的巨大威力,隋朝和突厥的战争也进入另一种层面的竞争。

    二个大国,终于要正面对抗了。

    在塞外长城上的烽火台,巨型的狼烟,已经冲天而起。

    突厥在经过了初期的试探性进攻后,举全国之力,率领四十万骑兵,厉兵秣马,磨刀霍霍,汹涌而来了。

    杨坚,将要和突厥在战场上见真章。

    长孙晟,也将在战场上亲自见证自己所提“长孙五策”的神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