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0章 最是君王消沉久,绝色天下皆知闻 (第1/2页)
正面硬刚的战斗,从来都充满英雄的传说。 但堡垒被攻破,一般都源于内部的蛀虫。 任忠就是那个可耻的卖国贼。 他非常清楚宫城守军的虚实和心态,为了体现自已的价值和实力,他准备纳个投名状。 任忠站了出来。 他轻蔑地对守军挥挥手,倚老卖老地说:“老夫尚降,诸军何事!” 守军自然认识大将任忠。 情况非常明显,陈国大势已去,连任忠这种核心级别的将领,都已经投敌,何况他们区区小将弱兵。 大敌当前,保命要紧。 于是守军放弃朱雀门,一哄而散。 一人逃跑,就会像瘟疫一样,带动所有人逃跑。 韩擒虎没有耗费一兵一卒,兵不血刃,就占据了陈国宫城的核心据点,这已经开成关门打狗之势。 陈后主已成瓮中之鳖。 朱雀门将士逃跑的消息传遍内廷,整个宫城,满朝文武,立即乱成一锅粥。 混乱之中,再没有人,也没有能力去组织抵抗。 每个人,无脑般、发疯地拼命逃窜,他们只恨爹娘少生了二条腿,能跑多快就多快。 陈国兵败如山倒,陈国已经彻底完了。 但危乱之中,袁宪坚守住自己的岗位。 陈后主终于接受现实,他知道亡国的结局,已经不可逆转。 他抬眼看去,平日自己宠信的近臣,半个人影都看不见,反倒是自己不怎么待见的袁宪,依然不离不弃,跟随在自己左右。 触景生情,陈后主大生感慨地说:“我从来接遇卿不胜余人,今日但以追愧。非唯朕无德,亦是江东衣冠道尽。” 感慨归感慨,但乱势之中,能躲一时,就躲一时。 陈后主选择逃跑。 在最后的时刻,袁宪表现出一国重臣的风骨。 他拦住要逃匿的陈后主,凛然正色地说:“北兵之入,必无所犯。大事如此,陛下安欲去之!臣愿陛下正衣冠,御正殿,依梁武帝见侯景故事。” 袁宪认为,既然国破已经不可避免,那君王就需要有君王的尊严。 陈后主要以君王的礼仪和态度,去接受自己的命运。 这是中国历史的传统,也是亡国君臣最后的骄傲。 梁武帝就有这样的骄傲。 当年,梁武帝最后一战,被侯景围困于建康。 军民战士十多万人,在决绝的围城之战后,死者十有八九。 但梁武帝誓死不降,他战斗到全城全军,没有任何作战的力量,甚至都无法举起兵刃的地步,才向侯景投降。 城破之日,侯景的使者王伟呈上文书,梁武帝不疾不徐,卷起帘子,打开宫门迎接王伟。 梁武帝施施然地问王伟:“(侯)景何在?可召来。” 侯景虽然破灭梁国,但十分心虚,他率领五百个全副武装的甲士,来保护自己。 太极东堂,侯景在殿下稽首问候。 司仪将侯景引向人臣位置的三公榻,这是一个可以和梁武帝,坐而论道的位置。 梁武帝神色不变,以君王的气势慰劳侯景说:“卿在军中日久,无乃为劳!” 侯景有些慌乱,自己是灭了对方家国的仇人。 想不到梁武帝,竟然没有把自己骂到狗血喷头,而是如此轻描淡写,以君臣正常之礼相见。 侯景心中,想起了过往那些岁月。 当年自己在北方走投无路,满心绝望之时,是梁武帝收容自己,让自己有再起之日。 平日梁武帝,对于自己的种种恩义,也走马灯似地飘过心中。 但现在自己却率兵破灭他的国家。 他不负我,我自负他,侯景一阵心虚。 杀人不眨眼,久经战阵的侯景,竟然不敢仰视梁武帝,轻轻几句问话之后,人神交战之际,早已汗流浃背。 这种滋味,过于难熬。 即使是侯景对梁国的太子,心有轻视,但虎父无犬子,梁国太子在国破之时,也了无惧容。 太子中庶子对侯景说:“侯王(侯景)当以礼见,何得如此。” 侯景无奈,也只好依礼参拜太子。 可见兵锋之下,身可死,国可灭,但君王也要有君王的尊严。 活着是皇帝,就是死,也要站着死。 但陈后主显然并没有这种骄傲。 他不过是怯懦的文人,一群狎客之首,化国为家的胡天胡帝的,荒yin好色之徒而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