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天降大任于萧氏,自耗内残无终日 (第2/2页)
难一心一意。 一旦有事,必然以自己利益为中心。 这导致了萧铣队伍的第一次火拼。 火拼这个词,一直伴随萧铣政权的始终,这是一个被内部火拼耗尽所有精气神的政权。 在没有外敌的情况下,他们会自废武功,将自己修剪整理成一只待宰的小绵羊。 未见敌人,自己先乱先败。 岳州城外,董景珍圆滑老到却又满怀诚意地做了一个安排。 他叫徐德基率领几百父老乡亲去迎接萧铣。 看到这些梁国旧人,萧铣心中感慨,天命或有在,生于这个乱世,或者萧梁真有再起的一天。 沈柳生一样心生感慨,他想不到董景珍竟然不亲自出城迎接,而是躲在幕后,弄出了这么大的动静。 这完全是一个强势的地头蛇啊。 他心中转开了小九九,不无忧虑地对部下说道:“我先奉梁公,勋居第一。今岳州兵众,位多于我,我若入城,便出其下。不如杀德基,质其首领,独挟梁王进取州城。” 大事还没开干,沈柳生就生异心,他心狠手辣,手起刀落,杀掉徐德基后,才禀报萧铣。 这是天大的糊涂事。 萧铣无法接受,他大惊失色说道:“今欲拨乱,忽自相杀,我不能为汝主矣。”
萧铣知道与沈柳生为伍,已失去意义,即使自己也被杀死,他也毅然然决然地徒步走出军门。 沈柳生立即犯了第二个错误。 他知道自己一人无法成事,他不再坚持,追上萧铣,伏地请罪。 事已到此,萧铣也无可奈何,他也不敢责怪沈柳生,将他官复原职。 出师未捷己先乱,这种局面,似乎已经失控,萧铣心中笼罩着沉重的乌云。 但已到岳州城下,总不能空手而回,他终于还是率军进人岳州城。 这是董景珍一伙的地盘,事后清算是必须的。 董景珍以不容拒绝的语气,向萧铣说道:“徐德基丹诚奉主,柳生凶悖擅杀之,若不加诛,何以为政?且其为贼,凶顽已久,今虽从义,不革此心,同处一城,必将为变。若不预图,后悔无及。“ 董景珍的担忧其实也是萧铣的担忧。 他们虽然在隋朝官位不高,但好歹也还是体制之内的官吏,对于起自草莽,无所约束的沈柳生之流,有着天然的隔阂,擅杀徐德基一事,必须要有一个交待。 沈柳生成了个悲催的牺牲品。 他被斩首,他带来的部下,全部作鸟兽散,一场莫名其妙的火拼,让萧铣的政权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 但萧梁在南方非常得人心,萧铣的开疆拓地的事业进行得如火如荼。 他先是非常轻松地打败了隋朝派来清剿他的张镇州等人,立稳了脚跟。 然后,在杨广被弑之后,他接收原隋朝的力量,竟然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就成了一个拥有辽阔疆域的大国。 西起三峡,南尽交趾,北拒汉川,都臣属于萧铣的梁国。 为了真正继承梁国的道统,萧铣将都城迁到原梁国都城所在地江陵,并且修复了自己列祖列宗的庙园。 梁国似乎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但萧铣自己开始作死,他有他不得不作死的理由。 因为这个梁国的政权,并不是属于他自己的产业,他其实只相当于一个总经理,但实际的权力,还是掌握在以董景珍为首的元老派手中。 当梁国初立之时,他需要借助他们的力量去打天下,但当梁国发展成一个颇具规模的国家时,政权就需要真正的政治较量,也需要平衡或者说是独裁。 而政治,是从来不讲人情的,只以利益为先。 萧铣决定开始一场清洗活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