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为了大魏的尊严,必须开战!【求月票】 (第3/5页)
r> 最后,张正明叹了口气,然后走向前来,不由道:“那陛下的意思是?” “朕曾听过一句话,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魏云弈眼神中带着冷意,继续道:“在这种情况下,我大魏必须要强势,无论是对草原,还是对周边诸国,绝不能因为一时的困境,就选择妥协,他高阳国想要让我大魏拿出一百万两白银,这是什么,是威逼,是趁火打劫,对于这种事情,必须给予坚决打击!” “朕说了这么多,总结下来就是一句话,那就是开战!” 开战? 此话一出。 在场众大臣全部都懵了。 原以为,陛下虽然对此很愤怒。 可最多是以强硬的姿态,不同意高阳国的无理求情而已。 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陛下居然要直接开战... “陛下,这万万不可啊。” 礼部尚书站出来了,然后道:“辽东的驻军虽然多,可几乎都是为北境准备的,若在这时候选择开战,最多只能调集五六万兵马,其他各府虽然也有驻军,但调集起来也需要时间和大量的钱财。” “尤其是,现在北境局势严峻,若轻易开启战端,可能会让我大魏处于不利的位置。” 大魏所有的军队加起来,的确超过百万之巨。 但其中六成以上,都是为草原准备的。 此外还有对付海寇,要防御南境。 所以根本不能动。 不然若其他国家若进犯,就很难对抗。 而辽东的驻军,一直以来都是与北境驻军配合,其中大部分,也是不能动的。 所以礼部尚书的话,乃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并不是危言耸听。 连站在一旁的张正明也是紧蹙眉头。 知道如果再开启战端,就会引发一系列的事情。 当然,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现在大魏的国库,很难支撑两线作战,即便手下大军足够,但没有钱,也就动不了。 所以他虽然没有说话,可显然就是倾向于最好不要开启大战。 “不开战,难道就让高阳国如此折辱我大魏吗?” 魏云弈转过头,当即道:“我大魏,既然是中原之主,必然要显示出相应的威严和态度,不然何以服众?” “再说,高阳不过蕞尔小国而已,对付他,辽东出五六万兵马已经足够了。” “至于那些为北境预备的驻军,根本就不需要动,影响不了大局!” 此刻,魏云弈所思考的事情只有两件。 其一,直接发起大战,无论最后的结果如何。 经历此战之后,高阳和大魏,势必会反目成仇,那之后的全面交流,完全就不要想了。 如此,便可以在这方面,完全抑制大魏的气运增长。 其二,就是发动战争,最是耗费钱财了和国力了。 君不见穷兵黩武,看似打了一场场大胜仗,可国力却每况愈下。 同时他也清楚,现在的大魏国库,很难支撑的起两线作战,即便能,但等打完后,也完全空了。 当然,魏云弈发动战争还有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他料定,以高阳国现在的国力,根本就打不赢大魏,除非对方倾尽举国之力,才有可能抵挡住大魏的攻势,但高阳国没这个胆子。 所以才会说,让辽东出五六万兵马就足够了。 因为他所想的事情非常简单。 就是让辽东战事,进入一种相互拉扯的局面。 一来,能够继续消耗国力,二来,相互之间不敢轻易直接开始大战,避免了各种损失。 不过还有一种可能性。 那就是辽东的五六万兵马,能够战胜高阳国。 只是魏云弈觉得,这个可能性太低了,首先一点就是,辽东驻军的整体实力,比不过北境驻军,还有高阳怎么说也是一个国家,凑出二三十万大军,也没什么问题。 魏云弈不相信,在五比一,甚至六比一的情况下,大魏还能胜出。 可以说,自己的这个决定,绝对是最明智的。 五六万大军。 直接对一个国家开战? 连张正明听到后,也是愣住了。 他承认,高阳国不行,国力不强,可只用这么一点人,就开战... 会不会太儿戏了啊? 而其他大臣的想法,心中的想法也差不多,想着是不是劝劝陛下? 但很显然,魏云弈既然做出了决定,就不会改变,所以望向众人郑重道:“朕意已决,此事不必在议,你们准备就好了!” 这就是做皇帝的好处了,即便有内阁,可一旦表明态度,那也是不容反抗的。 尤其是他说的那一席话,不仅有理有据,还从大魏王朝尊严出发。 若这时候有人站起来反对,那就是置国家威严不顾了。 此刻,众大臣也不多说什么,只能恭敬道:“臣等,遵旨!” 同时,兵部尚书顿了顿,继续道:“不过陛下,若要对高阳国用兵,应该任谁为主帅呢?” 其他人也在想这个问题,辽东驻军比不上北境,但能领兵的大将也不少。 只是这些将领,大多数都是为北境准备的。 因为北境防线真的太大了。 即便现在有神武侯在。 可其他地方,也总得有能力过得去的将领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