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七章:提拔张应星,陛下欲天下大同?【求月票】 (第4/6页)
囊,所思所想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同时,其心中还无比震惊与自己这位陛下的长远目光。 因为他完全能看出,一但大运河能完成。 那对于子孙后代来说。 绝对有大好处。 大运河的工程,绝对堪称是千古壮举,可以福泽千秋万代。 这,就是自己辅佐的陛下吗? 只是张正明心中还有顾虑,便是现在的朝廷,想要完成如此巨量的工程,可以说非常吃力! 所以才会给出如此建议,若分为好几个阶段的话,压力就会减轻非常多。 “微臣的意见...和太傅相同。” 这时候,宋公文也开口了。 而他心中有些震惊,因为陛下的想法,居然与应星兄不谋而合! 可问题是,应星兄那是行了万里路,走过了许多地方,才逐渐有的这个想法。 陛下呢? 一直都在深宫之中。 却居然也能将目光看的如此长远。 陛下之思,果然早已超出自己的界限啊! 不过,震惊归震惊。 宋公文却也觉得,这工程量太大了,要花费的银子太多。 他是户部尚书,自然知道户部如今的情况,万一这大运河开凿了,那国库就直接入不敷出了。 所以,觉得张正明的意见是极为真确和明智的,门慢来才最好,不会出现问题。 “此事朕已经决定,大运河,一定要开。” 魏云弈却罢了罢手,继续道:“而且要在十年之内完成,分阶段肯定不行的,要做,就将一并做了,至于银饷的问题,朕不管,你们去处理。” 开玩笑,若真变成分几个步骤做,那自己败坏气运的计划岂不是泡汤了?坚决不能同意。 开凿大运河,是一个极为繁重的工程,若不是看上这一点。 他也不会选择这个计划了。 而银饷的事情... 自己可是皇帝,是天子,如果连这种事情都要亲自去想,去弄,那还要这些大臣做什么? 皇帝只需要提出问题,解决的办法,就直接交给下面的人就行了。 当即,他思索了一下,继续道:“除大运河之外,朕还要以京师为准,修炼一条通往北境的直道,这条知道首先要坚固耐用,同时还要宽阔,至少可以容纳八架马车并行。” “如今草原势大,十八部雄心勃勃,有了这条直道,未来北境再起战事,我大魏雄师,就能从这条直道上,以最快的速度增援北境,名字的话,就叫魏直道吧!” 说是这样说。 但魏云弈非常清楚,修建魏直道非常麻烦,需要很长的时间。 即便完成了,可又不是一定要用在军事上面。 先放着不行吗? 直接当成一个毫无作用的奇观就行了,主要目的,是败坏气运! 什么? 除了大运河之外,还要修建直道? 众人闻言后,顿时都震惊了,有些难以置信。 一个运河工程,怕就要掏空朝廷,再来一条直道... 那能扛得住吗? “陛下。” 这时候,连张正明都坐不住了,直接站出来,想要说点什么。 但忽然就看见,学生宋公文给自己使了一个眼色。 当即,他便退了下去。 虽说心中有疑惑。 可想着,要相信自己的这个学生。 可魏云弈却罢了罢手,当即道:“这两个计划,是朕定下的国策,无论如何都要进行,工部的人呢?” “臣在。”听到陛下呼唤,工部尚书心中一颤,继而道:“请陛下吩咐。” 内阁有五位大学士,各自兼任着朝廷五部。 至于没有一部尚书没有入内阁的。 便是刑部尚书。 所以工部尚书,自然也在其列。 “吴爱卿,这两个工程,就让工部全权负责吧。”魏云弈道:“不过朕说了,这是国策,绝不能马虎,你看看在工部,有谁能担起这个重任,主导这两项工程?” 工部尚书,统筹的是工部之事,一般具体的国家建设,是不会参与其中的。 最多是挂个名,然后让手底下的人去执行和处理。 因此,吴尚书闻言后,也没有意见。 而在工部中,他也想到了几个人选,但心里却没底。 尤其魏云弈郑重的语气。 让其心中明了,陛下显然非常重视关心此事。 因为吴尚书非常清楚,若修建的运河以及河道但凡出了一些事情。 自己这个尚书,怕是要做到头了。 如此。 让他心中无比纠结。 至于其他大学士,知道劝不了陛下,也低着头思考。 “陛下。”不过此时,宋公文在经过思考之后,深吸一口气,继续道:“微臣这里,倒是有个人选,绝对符合陛下的条件。” “噢?是谁?” 闻言,魏云弈顿时就来了兴趣。 他明明记得,自己这老丈人人缘并不是很好啊。 居然还认识这方面的人才? “是太傅大人的侄儿,张应星!” 宋公文道:“我与张应星相识多年,虽说此人没有功名在身,但却颇有才能,多年时间,走遍了我大魏的各大山河,对于地势极为了解,让他来负责督造运河以及直道,想必是没有问题的。” 说完,直接便低下头,心中也有些慌乱。 因为张应星才能,他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