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进化:族群_第111章 直立的代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1章 直立的代价 (第2/3页)

自然选择,但是元需要对进化的信念。

    元需要明白一件事情,他是可以进化的。

    最终,元想到了一种海洋生物。

    海蛞蝓。

    更确切一点,应该说是其中较为特殊的一个种类。

    一种喜欢在海上仰泳的物种――海神海蛞蝓。

    当然元并不是这么称呼这种小东西。

    元称呼其为多肢海蛞蝓。

    海神海蛞蝓的体侧有三至六条侧肢,而这些侧肢上又会长出许许多多的触手。

    元并不是想要长出触手,而是想要如海神海蛞蝓这样长出侧肢。

    当然,如果是站起身的话,元的侧肢应该叫做附肢。

    元准备在如今的后肢后方再长出一对肢体。

    他的身体太大了。

    两条肢体需要承受的重量太大,那么既然受不了的话,为什么不多长两条腿出来呢?

    用四足来承受身体重量。

    将如今的前肢进化为臂,身体从如今的后肢处开始立起,后肢的后方再出一对强壮的肢体来分担身体的质量。

    这么一来,总体的高度会下降一些,但又不是说长不回去了。

    通过进化图录的调整。

    元最终确定了自己接下来将要进化的模样。

    元的身体结构为头部长度2米,躯干长度11米,尾部3米。

    其中躯干横截面宽度为2米,高度0.8米。

    元的双腿高度为1.2米,分别在整个躯体的4.5米以及12.5米段。

    而接下来,元会增加自己身体的体型,争取到自己的体型达到18米的长度。

    只不过这18米增加的长度是在后肢的后方。

    而后,元会让自己的身体在18米体型的基础上,于躯体15米处生长出全新的附肢。

    也就是说,当元的身体抬起之后,后肢向前的所有质量都压在后肢上,而后肢向后的质量则由后肢与附肢一同承担。

    于此同时,为了承担至少12米高的身体,以及未来站起来之后躯体为了内脏器官安置改变体型从而增加的质量,元的脊柱椎体需要做出改变。

    就如人类一样,元需要让自己的脊柱椎体自上而下的增大。

    越往下的椎体会变的越大。

    同时骨盆需要改变结构,也需要变得更加强壮。

    因为元上身的质量远比他下身的质量更重。

    所以骨盆结构必须在如今的后肢上,不能够后移。

    如果将骨盆作为区分身体结构的层次来看,元的附肢用其实就是用来支撑尾巴的。

    但是元怎么可能做出这种符合常理的事情呢?

    元的这种骨盆结构的主要作用不过就是为了支撑上半身而已,不将其称呼为骨盆,换个称呼,称呼其为支撑结构都行。

    众所周知,元是需要摄入进化质的,而且是需要摄入大量的进化质。

    而需要摄入大量进化质的元就势必要大量的进食。

    元的胃部就需要有足够的空间去容纳这些食物。

    而如果将整个消化道都塞进上半身,那么上半身中胃部能够容纳的空间就会变得十分有限。

    这样一来,如果元依旧希望进食足够的生物,那么他要做的就肯定是增加自身上半身的体积。

    体积增加,质量增加。

    下肢就也需要进化。

    牵一发而动全身。

    那么有没有一种既能够增加胃容量,又不会增加太多肢体负担的方法呢?

    元天才般的想到,把消化道中肠道的位置靠后,也就是将肠道从上半身放到下半身去。

    反正直立起来之后,“骨盆”往后的结构可以一视同仁的看做是尾巴。

    既然本就是用于平衡身体的,那么往里面填充点肠道也无伤大雅。

    而上半身由于肠道的后移,空出来的地方不就能够让元多长几个胃出来吗?

    元还考虑的相当清晰。

    并没有选择直接让自己的胃变大,而是选择多长几个胃出来。

    众所周知,胃是靠消化液消化食物的。

    那么消化液消化食物的时候必然会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接触面积。

    一个胃,当大量食物进入其中的时候,势必有许许多多食物会填充在中间区域。

    而以元的体型,如果真的一次性吃下了能够将整个胃都直接填满的食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