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丹心之大汉帝国十三珠_第25章 金殿答题斗五国,玉梅面前没正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5章 金殿答题斗五国,玉梅面前没正形 (第1/4页)

    众人见朱元晦带着玉梅和文清进来,目光一下子集中到玉梅身上,好在之前三年都见过,饶是这样,很多人还是被玉梅的美貌所倾倒,看的痴痴呆呆的---

    看什么看,看什么看!没见过美女啊,这是一群“色”狼啊......文清心道,差点就想过去,拦在玉梅小姐身前。

    “咳咳---”朱元晦干咳一声,冲众人施礼:“各位使节远道而来,老夫有礼了......”

    “见过文相大人---”众人这才回过神来,纷纷还礼,这才注意到玉梅身边有个护花使者,但这个护花使者,竟然穿了身布衣!

    那契丹大王子看文清只是个布衣,却站在玉梅身边,冲文清傲慢地瞪了一眼,明显没记得城门外见过一面。

    “文相,您可算来了---”几个朝中重臣,也都纷纷过来和朱元晦见面,文清从穿着上和话语中,也大概弄明白这几个人的身份。

    大汉官员的公服用花来表示。一品官用圆径五寸的大独科花,二品用三寸的小独科花,三品用二寸没有枝叶的散花,四品五品用一寸半的小杂花,六品七品用一寸的小杂花。八品九品没有花,大约就是俗语所谓的“呒啥花头”了。这是上朝奏事、谢恩时穿的。官员平时办公穿的常服图案又有不同:文官一律用鸟类来区别等级高低,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武官一律用兽类来划分上下不同,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彪。这倒真应了文武百官无非都是皇帝羽翼爪牙之说了。除此之外,冠饰、束带、佩带物等等,都以不同形制作等级之分。如冠顶上东珠的多少有无,宝石的颜色大小,从皇子亲王到七品芝麻官,都按身份的尊卑贵贱有严格的规定。八品以下,珠也没有,宝石也没有,只是个光顶子。

    这几位朝臣,其中有几个身上的官服绣着三寸的小独科花,应该都是二品尚书的装扮。

    一个60多岁的老者,听说是王家家主王介甫,现任户部尚书,身形削瘦,是当代诗词大家,身边跟着昨日石舫上见到的那个王青栋。

    这王介甫今日负责接待这五国使团,已然被逼的团团转,见文相朱元晦到了,就象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另外有一个50多岁的老者,是赵家家主赵廷宜,现任吏部尚书,身形有些偏矮,身边跟着昨日石舫上见到的那个赵铭科。

    这几个人,对文清都是不冷不热的,那王青栋和赵铭科,更是对文清怒目相向,好像抢了他们老婆似的......

    看来,之前文清猜对了,赵铭科确实是出身显赫,恐怕是赵家家主赵廷宜孙子辈的人物。

    还有一个60岁出头的老者,是孔家家主孔文举,现任礼部尚书,穿一件腰身宽大的朝服,头发已现花白,中等身材,身形微胖,白白净净,笑吟吟的面目甚是慈祥,见到文清,倒是很客气的微笑点头,算是打了个招呼,不知道是不是孔孟尝回去跟他提文清了。

    看来今日朝会,武将来的少,基本上都是文官居多,主要目的,也是应对几国使团的刁钻问题,所以,赵铭科和王青栋,也被家主给带来了---

    ##########

    殿内吵吵闹闹,正在这时,上面传来一个太监尖细的嗓音:“皇上驾到......”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文清赶紧随众人一起拜倒。

    文清用眼角偷偷观察端坐在龙椅上的皇帝,身穿一袭团簇黄颜色龙袍,60多岁,中等身材,胡子已然花白,面孔红润中隐藏着丝丝不易为人察觉的苍白,嘴角带着微微笑意,两眼冷峻威严,不时闪过锐利的光芒,真是不怒自威,自有一股君临天下的气度。

    皇帝虎目扫处,无人敢与他对视。那凌厉的气势,不用说话,便将众人压了下去,皇帝傅君峰当年夺镝时就有4级高阶的内力修为,将近20年,也不过进阶到4级巅峰,究其原因,也是因为国事cao劳,无暇顾及,但他浑身散发出来的威压,却足以让7级强者不寒而栗,所以真正的强者,不一定是内力修为的强者,还有气场修炼,这是一种更加玄妙的修炼境界。

    皇帝身边,一边站着刚才带文清他们进来的高公公,另一边,站着一个45-46岁的中年男子人,面色苍白,双眼隐隐布满红丝,也穿了身黄袍,看样子,应该太子殿下。

    “都起来吧!”皇帝坐在龙椅上,双手虚抬,威严喝道。

    “谢皇上!”众人皆都起身位列两旁。

    “哦---”皇帝虎目一扫殿中几国使节,微笑道:“这几位便是诸国来的使节么?”

    各国使节纷纷上前拜见:

    “契丹国师耶律楚材拜见大汉皇帝,这位是我们契丹大王子耶律雄---”

    “蒙古国师铁阔台,携小女月儿,拜见大汉皇帝---”

    “西夏国丞相李辅国,拜见大汉皇帝,这是我们西夏大王子李元成,这位是我们西夏小公主李黄蓉---”

    “吐蕃国师鸠摩智,拜见大汉皇帝---”

    ““朝”鲜丞相李仙之,携小女长今,拜见大汉皇帝---”

    “今日欢迎各国使节来参加大汉帝国的花灯节,不知昨晚可玩的尽兴啊?”皇帝威严的向下扫了一眼,点点头。

    “这花灯节办的是越来越热闹了,听说昨晚石舫花灯,猜字谜,吟诗,很是风雅,只是王介甫大人没去,这诗词嘛,质量上、成色上,似乎就弱了很多---”西夏丞相李辅国首先站出来,撇了一眼王介甫,悠然说道:

    “我听说王介甫是中原第一诗词大家,王大人一首有非常有名的诗: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那王介甫听了,心中受用,那王青栋更是得意地瞪了一眼文清,眼中满是挑衅。

    众人正不解,这李辅国为何会提到王介甫的诗词,就见那西夏丞相话风一转:“本人不才,想改一个字!”

    嗯?这是要找事啊!文清心道。

    “怎么改?!”皇帝看了一眼王介甫,沉声问道。

    “春风又‘过’江南岸!”那李辅国冲王介甫微微一笑,眼中带着讥讽之意。

    “‘过’果然比到‘好’啊---”这一改,果然比之前的意境好上许多,殿内一片窃窃私语之声,连王介甫都老脸一红,这中原大汉帝国一向以文化中心自居,没想到西夏首先发难,就直指大汉帝国诗词这一强项,明显是有备而来!

    “若真要改,小女子不如再改一个字---”大汉朝臣正尴尬之时,只听殿下玉梅轻声笑道:“春风又‘绿’江南岸,如何?!”

    “妙啊!”这一下,比之刚才的春风又过江南岸,意境上更胜一筹,众人皆击掌称妙。

    文清不禁侧目看了一眼玉梅,心道:这玉梅小姐名不虚传,果然在诗词上是一绝。

    “大汉帝国果然人才济济,西夏佩服---”西夏国师见没占到便宜,赶紧认栽:“我西夏备了万只牛羊,献给大汉天子!”说罢,躬身退回去。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